互联网前沿

互联网前沿27

本期杂志以专题形式节选课题报告的主要内容,以期与读者朋友们交流,共同探讨“在线数据产品”这一互联网行业前沿范畴的财产权保护问题。

作者:lilian 2014-12-12
刘琼:信息技术产业竞争模式的演变、影响与对策

腾讯互联网与社会研究院研究员  刘琼


谷歌执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近期表示谷歌在搜索领域最大的竞争对手并不是必应或雅虎这样的搜索引擎,而是亚马逊。施密特这番陈述是为了解释谷歌不应被当作互联网“看门人”而被监管,但却很好地印证了信息技术产业的竞争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业界“巨人”正在受到“野蛮人”的跨界挑战,点对点的竞争已演变成多维度、全方位的“体系破击”。
  一、信息技术产业竞争模式演变的原因
  任何产业竞争模式的演变都与特定时期的发展背景息息相关,信息技术创新速度的加快、信息技术作为生产力的属性日益增强和产业竞争的日趋激烈是促使信息技术产业竞争模式不断演变的根源。
  (一)技术创新速度加快
  当前,信息技术创新空前活跃。计算机、微电子、软件、通信、互联网等领域的新技术层出不穷,技术更新与升级的周期明显缩短,已由过去的一年半,发展到现在的一年或几个月,有些领域的技术创新已经超出了“摩尔定律”。集成电路领域,家用计算机微处理器上的晶体管数量已达11.7亿,而1959年一个芯片只能放一个晶体管。软件领域,移动操作系统系统开放商不断在跟自己赛跑。苹果iOS 5测试周期128天,iOS 8测试周期缩短至105天,几乎每2.5周发布一个beta版。iOS8正式发布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已推出四个版本。谷歌Android最新系统4.4版对Nexus 5机型可以达到0.5更新一次,而之前的速度是每三个月一次更新。信息技术创新速度的加快,一方面是受市场需求的推动,一方面也是企业巩固竞争优势、抢占市场主导权的必然选择。
  (二)信息技术作为生产力的属性不断增强
  宽带传输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日益强化信息技术作为推动社会生产和生活发展的生产力属性。信息技术正从行业的辅助工具变为颠覆性力量,为各行业带来从技术创新到思维创新的根本转变。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就是最好的例证。互联网的力量,激活了普惠金融的巨大长尾市场,进一步延展了传统银行的发展空间。2014年上半年,国内银行理财产品余额已经突破12万亿元,近乎每个中国人都在银行购买了1万元的理财产品。如果说互联网还只是激活金融市场的催化剂,那大数据则可以真正转化为价值。微软委托IDC进行的一项最新全球研究发现,全球通信和传媒行业有望在未来四年内从数据挖掘中获得超过2350亿美元的数据红利。
  (三)跨界竞争愈演愈烈
  步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产业内部界限日趋模糊,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的融合发展逐步打破原有的竞争格局,IT巨头们或瞄准同一个新兴的市场,或将触角伸向对方的优势领域。从上游的电子元器件到下游的终端产品和服务,无不在上演跨界的戏码。通信领域,我国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不甘沦为管道,纷纷成立移动互联网公司;硬件领域,几乎所有PC厂商都已进入移动智能终端制造市场;软件领域,移动操作系统迎来了PC厂商、手机制造商、电信运营商、互联网服务厂商共同争夺的格局;云计算、大数据领域,吸引了硬件制造商、系统开发商、应用提供商、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技术提供商、解决方案提供商、互联网厂商等各类厂商的争相进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领域尚未形成既定市场规则是厂商频频跨界的主要原因,产业链上各环节的企业都希望抢占新时代的产业制高点。
  二、信息技术产业新竞争模式的特征
  在信息技术加快创新、企业频繁跨界面临重塑的产业背景下,以往以产品竞争为核心的竞争模式也在悄然生变,从竞争形态、到竞争范围、到竞争要素、再到竞争效应都表现出新的特征。
  (一)竞争形态更为多样:由企业间竞争向产业联盟竞争演变
  在快速变化的技术环境以及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单个企业难以拥有主导产业链发展的所有优势,组建产业联盟成为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方式与手段。这使得以往企业对企业的单一竞争演变成产业联盟之间的群体竞争。移动通信领域,继TD-SCDMA、WCDMA、CDMA2000三大阵营在标准领域竞争后,在产业领域出现了谷歌、HTC、三星、LG等组成的“Android”联盟和诺基亚、微软组成的“诺微组合”。半导体领域,存在着海力士与茂德、尔必达与力晶、美光与南亚、奇梦达与华邦等多个技术开发与生产联盟。通过组成或加入联盟,企业一方面可以降低研发投入与未来盈利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满足客户日益多元化的需求。例如,谷歌依托Android联盟,仅用6年时间就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终端领域平台软件开发商,2014占据了全球85%的市场份额。
  (二)竞争范围更加广泛:由单一环节向产业链全方位扩散
  在跨界竞争愈演愈烈的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格局全方位扩散。以三星和苹果为例,其竞争范围正扩大至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机顶盒、MP3播放器等。谷歌从搜索引擎起步,逐渐扩展到移动操作系统软件和硬件领域。在电子邮件服务、网络办公软件、浏览器对微软构成了较大威胁。苹果的iPhone手机和iPod Touch也在逐步蚕食游戏市场份额,成为微软、任天堂等企业的强劲竞争对头。当前,IT巨头都在加快构建大而全的产品体系和形成以自身产品能力为核心的产业体系,通过提供全方位应用和进行体系化竞争来争取更大优势。甲骨文已从一家数据库厂商发展成横跨数据库、中间件、应用软件和服务器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IT解决方案提供商。
  (三)竞争要素更为集成:向全向度转变
  企业的竞争由单点竞争向产业链竞争转变,使得企业的成功也不再局限于技术上的竞争,已经演变成产品、服务、内容、专利等在内的全向度优势的集成。苹果依靠“软件+终端+内容”打造的整体优势,占领了全球智能手机11.9%的市场份额和66%的利润,形成“一家独大”的产业格局。以IBM公司提出的“智慧地球”理念为典型代表,多技术和全业务流程的综合集成能力已经成为产业竞争新的制高点,平台、产品、内容等多层面融合,网络、业务、内容和终端互动发展,大型企业通过对技术、应用、产品和服务的综合集成,促使产业价值链得以重构。同时,专利越来越成为企业角力的重要武器,专利战逐渐成为一种竞争常态。IBM、三星、微软等巨头企业均已积极布局多年,有着丰富的专利储备。谷歌为丰富专利储备,以125亿元的高价收购了摩托罗拉移动。
  (四)竞争方式更为复杂:由“板块式碰撞”向“网状融合型”转变
  随着竞争范围的日益广泛,产业竞争正从“板块式碰撞”向“网状融合型”竞争转化,企业之间由单纯的竞争关系逐渐向竞合关系转变。除了面临激烈的竞争外,IT企业之间还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IT巨头更关注的是如何通过合作竞争让产业价值链的所有参与者都在一个互动的关系中找到发展成长的机会。如苹果为确保iPhone和iPad的显示器产能,拟向夏普投资近10亿美元。谷歌为捍卫Android阵营,将从Palm、摩托罗拉和Openwave获得的9项专利转让给了HTC帮助其对抗苹果的专利官司。
  (五)竞争效应更加明显:强者恒强和高度动荡并存
  信息技术产业技术和资本密集的特性决定了大企业具有明显的先发优势,这就使得产业出现一种新的竞争态势:行业领先者与落后者之间的差距不断拉大,行业集中度不断上升。软件领域,IBM、微软连续11年稳居“全球软件500强”第一和第二的宝座。同时,创新的不断加快也加剧了行业的竞争程度,行业内竞争对手的变动频繁。软件领域,表现出赢家通吃、高度动荡并存的特征。AltaVista和其他一些公司创造了搜索引擎新市场,之后雅虎转眼就超过了这些公司,之后谷歌又转瞬之间把雅虎挤下行业老大的位置。现在谷歌又面临亚马逊的威胁。社交网络领域,Facebook用5年的时间超越My Space成为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站,用8年的时间成为市值超千亿的互联网公司,用10年的时间成为全球市值仅次于谷歌的互联网公司。尽管如此,Facebook也不能安心稳居宝座。跨平台移动通讯应用WhatsApp已是全球最大、活跃用户最多的即时通讯平台,月活跃用户超4.5亿,几乎70%的用户每天使用。做到这一切,WhatsApp仅用了5年时间。

 三、信息技术产业竞争模式演变带来的影响

  新的竞争模式既创造了新的机会,也有可能造成新的垄断,需要辩证地、全面地分析其所带来的影响。
  (一)机遇
  一是,竞争格局的演变为我国构建自主信息技术体系带来机遇。目前,全球信息技术产业在加速资源整合,旧有格局开始瓦解,新兴格局逐步形成。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并未在全球各主要经济体之间形成明显差距,各国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这给我国带来了与发达国家比肩起跑、迎头赶上的重大机遇。
  二是,竞争要素的扩散为我国破除路径依赖提供了机遇。竞争要素由技术向内容、服务、专利、渠道等全方位扩散,使得由低向高、由点到面的逐步技术突破不再是提升竞争力的唯一途径,这就使得我国有望突破因几大寡头势力把持标准、技术及产业造成的垄断束缚。我国可利用终端、应用环节的坚实产业基础,以及在本地服务层面的优势,实现后发崛起。
  (二)挑战
  信息技术产业竞争模式演变给我国带来最大的挑战就在于构筑全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在信息技术产业融合发展形势下,全球产业资源正在被打散并重新组合,产业竞争力不再来自于单项优秀技术或产品,而是来自于对高度集成的产业链上的高度集中、高效流动的对信息的掌控力和运营力。
  长期以来,我国信息技术产业以零部件加工制造和整机组装为主,核心技术的缺乏使得我国系统集成和产业整合能力相当薄弱。一部在我国组装的iPhone,我国只能从中赚取4美元。如果我国不在目前的产业变革中,通过对产业链资源的高度掌控形成产业集聚和规模效应,本土企业仍将错失突破发展的机会,继续沦为国际IT巨头垂直化体系的一个“棋子”,不仅仅是代工企业,包括运营商、软件开发商、应用服务商等都会成为廉价打工者。我国仍将处于全球信息技术产业分工外围,不仅获取的利益非常有限,而且对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的依附性会越来越强,最终失去产业发展的主导权,失去对整个信息技术产业经济的控制力。
  四、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对策
  面对全球信息技术产业竞争模式的深刻变化,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处于不进则退的境地,必须做好充分准备,适应模式的转变,做好趋利避害,使之为我所用,争取新一轮信息技术产业竞争的主导权。
  (一)树立融合的产业发展观,把握产业竞争格局变革的新机遇
  每一次技术变革、产品形式变化、商业模式调整所导致的竞争格局演变,都会给消费电子、计算机、通信等终端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给集成电路、软件等基础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当前,全球信息技术产业正处于深度调整的进程中,面对产业边界日益融合,跨界竞争愈演愈烈的新形势,我国需要树立融合的产业发展观,不仅要关注同业竞争,也要关注跨界竞争,不仅要关注本领域的技术发展,也要关注全行业的技术创新,不仅要强调企业创新,而且要推动产业链的协同创新,不仅要关注制造业发展,也要关注服务业发展。
  (二)强化商业模式创新意识,构建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的互动机制。
  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提出的推动智能终端的研发产业化、物联网、云计算等产业发展,都需要商业模式的创新。从某种意义上说,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产业发展的瓶颈首先是商业模式上的瓶颈。从宏观来看,以物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这类产业所面临的发展瓶颈,最主要的在于解决碎片化需求与规模化供给之间的矛盾,即市场的规划应用问题,而其关键在于商业模式的确定和建立。从微观来看,物联网、云计算的应用要解决需求一体化与供给分散化的矛盾。需要一个可以整合上下游资源的集成商来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信息技术产业这样的发展实践证明,只有成功的商业模式创新、集成创新,才能有产业化的坚实基础,也只有依托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才有更强的竞争力。因此,要注重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并举。
  (三)要以大企业发展为牵引,实现核心基础产业关键技术突破
  在企业强强联合垂直整合把控产业链的模式下,以谷歌、微软、苹果等美国巨头主导全球移动互联网产业的格局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国与国产业之间的竞争已日益表现为各国大企业间的竞争。跨国企业先发优势使得产业发展“马太效应”日益凸现,强者恒强。我国要立足市场机制,强化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效应,通过大企业发展带动中小企业协同发展,进而带动软件、集成电路、关键元器件等核心基础产业的关键技术突破,通过系统创新、综合集成创新和协同性创新实现自主技术的规模产业化,实现后发赶超。
  (四)要发挥大国大市场的竞争优势,培育企业的产业链整合能力
  不论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还是扩大信息消费,无不彰显了大国大市场的实力,引导和支持市场需求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在信息技术产业领域,面对移动互联网、智能硬件、云计算、大数据的发展,我国需要建立集成化的产业类竞争优势,鼓励和推动企业进行资源整合,构建体系化优势。建立其关键器件、智能终端、网络设备、应用软件、内容服务为一体的产业联盟,并推动产业链的集成创新。同时也要抢占产业链发展的制高点,要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信息化主战场,加快培育和发展集信息化规划、咨询设计、项目实施、系统运维和专业培训为一体的新技术服务企业,提高行业的信息化能力,这是我国尤为需要加快发展的一个领域。


前沿杂志
互联网前沿61

2022年,从引爆AI作画领域的DALL-E 2、Stable Diffusion等AI模型,到以ChatGPT为代表的接近人类水平的对话机器人,AIGC不断刷爆网络,其强大的内容生成能力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震撼。

2023-05-12

全站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