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云028

作者: 2014-08-12
写评测如同写影评

推荐人:黄龙中  爱范儿前主编、自媒体帐号“隆中对”创作人

 

推荐语:

如果你在公共场所大声地表达讨厌一个人,只有两种情况会得到饶恕:你是傻子,或者是醉鬼。如果你评论的对象不是人,而是一个物品,还有第三种情况:你是一个脾气暴躁的老板。但前提是你的品味要经常保持正确。

 

媒体人一般不会轻易表达自己的喜好,无论是对于一个人,还是对于一个产品,他们会用文字游戏,让双方都感觉舒服。如果你的言行是让一个人感觉到舒服,中国人称之为“懂人情”,在我国国情下一般会得到赞扬。但如果评论的对象是一件物品,你让双方都感觉到舒服,则很有可能是一种讨巧。

 

而随着公关力量(背后是权钱)渗入媒体越来越深,这种讨巧的文字越来越多。于是,直接而严厉地提出某个批评意见,就像大熊猫一样,在媒体版面上趋于绝迹。

 

华尔街日报专栏作家、科技博客 AllThingsD 的创始人之一沃尔特·莫斯伯格(Walt Mossberg)是这样一个稀世“大熊猫”。莫氏在国内的另一名号是“莫博士”。在莫博士的专栏文章中,经常能看到他爱憎分明地表达对某个产品的喜爱或批评。

 

莫氏曾经是财政记者,经常批评美国政府官员。他自己也讲,“当初对白宫和五角大楼都毫不留情,难道还会害怕批评微软或苹果?”所以看他的几个专栏,感觉很过瘾。西方媒体评论本身就比较独立,莫博士带来的“过瘾感”,更显其耿直。

 

眼下中国自媒体繁荣生长,其实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媒体专栏,只不过文字更加自我。在传统媒体写专栏,尚有版面和编辑审核的束缚,质量得以控制。自媒体一无版面限制,二无编辑审定,质量参差不齐。或明或暗的权钱交易已不关乎媒体道德,只关乎自我生存——在法律底线之上生存。

 

在这样一个变革的时代,像莫博士那样坚守独立评论,就更加物以为稀。我们希望独立媒体人——虽然用这个词来形容自媒体人显得过于沉重——同样喜欢莫博士的信条,并引以为戒。过程虽然艰难,但至少保持清醒:你做的永远是不够的。

 

 

文章内容

写评测如同写影评

/郑峻

 

谈到美国科技媒体,恐怕没有人不知道《华尔街日报》的专栏作家莫博士。这位留着白胡子、带着圆圆眼镜的慈祥微胖老者,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媒体人之一。他为《华尔街日报》写“数字生活”专栏已经有二十多年历史,他的评测报告有时可以显著影响一款产品的销量,甚至改变一家公司的股价走势。

 

“莫博士”是中国读者对他的尊称,2007年他同时采访乔布斯和盖茨的一幕已经成为了经典。今年65岁的莫博士出生于美国东部罗德岛一个中产家庭,在当地的布兰德斯大学获得政治学学士学位,而后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获得了新闻学硕士。1970年进入《华尔街日报》,开始了自己四十多年的媒体生涯。

 

时政记者转写科技

很少有人知道的是,莫博士在报道科技之前,曾经是美国著名的时政记者。他曾负责《华尔街日报》驻华盛顿特区的记者站,报道国家安全与外交政策,在冷战期间跟随着数任美国国务卿走遍了苏联、中东、欧洲等世界各地。年轻时候的莫博士就性格秉直,曾因直言不讳撰文批评国务卿,而上过对方的“报道黑名单”。这段经历让他受益匪浅,“我当初对白宫和五角大楼都毫不留情,难道还会害怕批评微软或是苹果?”

 

1990年,已经在《华尔街日报》效力二十年的莫博士,突然决定放弃知名时政外交记者的道路,转型做当时还不被认可的科技专栏作家。他的这一决定遭到了上司的质疑和同事的嘲笑。“当时我已经做了二十年的政治记者,随着政府高官满世界出访,说实话我已经有点厌倦。随着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冷战也宣告结束,我觉得那是一个转型的好时间。从个人角度来说,我也希望可以更好地控制出差与工作,能够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莫博士回忆说。

 

“我当时已经下定决心,我也相信自己选择了一个潜力巨大的领域,因为当时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使用电脑,他们需要一个站在‘终端用户’角度去写评测报告的科技专栏,而我对此充满激情”。1982年,莫博士购买了自己第一台电脑Timex Sinclair,而后开始了自己的“发烧”之路。他甚至会在国务卿出访的专机上向众人介绍电脑的各种新奇之处。

 

1990年春季,莫博士正式成为科技专栏作家。在此后的二十多年时间,每周四的《华尔街日报》的市场版面都能看到他的《个人科技》专栏,而后他还推出了数字生活以及莫博士信箱等专栏。“个人电脑太难用了,而这不是你们的错!”这是莫博士对读者写下的最初的话。

 

评测如同写影评

 

回顾这二十多年的评测历程,莫博士如数家珍,“这些年来,我评测了数千件产品,不仅有硬件也有软件。很荣幸,我最先体验了很多改变行业格局的产品,包括苹果的第一代iMaciPodiPhone以及iPad,当然还有微软的Windows 95Office,谷歌的Android手机和GmailPalm推出的PDA产品Treo。这些都让我记忆尤新,也直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怎样选择评测产品?莫博士说:“绝大部分都是厂家直接送到华盛顿给我测评,很多人希望得到我的意见反馈。后来我不得不给科技公司们群发邮件,申明我只是评测产品,而不提供咨询服务。而且我只评测那些具有创新和独特性的产品,那是消费者值得了解的产品。我的办公室有个小博物馆,里面珍藏了我最喜欢的产品,包括Apple IIMacintoshPalm TreoiPodKindle等产品,还有不少软件。虽然很古老,但都是我们这个时代也是我个人的记忆。”

 

莫博士的评测专栏从不掩饰自己的观点。“写评测和做报道不同,记者要客观中立报道新闻,而评测人员则是在体验产品。二十多年来,每一件产品我都亲自试用。我不看那些厂商的介绍和新闻稿,我只从个人角度测试和使用。我不在乎什么客观性,只在乎公平对待每一件产品,然后把自己的亲身感受告诉读者,告诉他们产品的不同之处。读者花钱来看我的评测,就是为了看我的观点,而不是那种似是而非的中立性。”

 

 

“写产品评测就像写影评一样。影评人去看电影,然后告诉观众他们对电影的感受,哪些是烂电影,哪些是好电影。影评人不该去关心票房如何。而我也是一样,我喜欢很多产品,会努力告诉读者为什么喜欢这些产品;当我不喜欢某些产品时,也要列出自己对哪些地方不满意。我会让我的读者——普通消费者知道,我觉得哪些产品很棒,哪些产品不行,产品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然后让消费者自己决定是否要购买。”

 

媒体必须保持独立

 

由于《华尔街日报》和莫博士专栏的巨大影响,他的评测观点会直接关系到一款产品的销量,甚至影响到公司股价。2000年,在他评价苹果电脑Cube“这是我用过最出色的个人电脑”后,苹果股价在第二天暴涨了10%2004年,在他盛赞网络浏览器Stilesoft之后,这款浏览器的下载量暴增了近四倍。他的观点也会迫使科技公司改变产品。2001年,在遭到莫博士猛烈抨击后,微软被迫在Windows XP中放弃了记录用户隐私的Smart Tags功能。

 

“信誉就是媒体人最宝贵的资产”,莫博士说,“为了做到这些,我必须保持自己不涉及任何利益冲突。我没有持有任何公司股票,我没有拿过任何评测产品,没有收取过辛苦费,也没有让科技公司负担差旅费。我的所有产品都是自己花钱买的,也没有得到过折扣。我在一个伟大的媒体工作,我和那些科技公司没有任何金钱关系,所以我保持着独立性,可以得出自己的观点。当然,我不可能买所有评测产品,那样我肯定会破产。” 他开玩笑说。

 

莫博士是苹果前CEO乔布斯最为信赖的媒体人。在那篇感人至深的悼文《我所知道的乔布斯》中,莫博士回忆当初乔布斯回归苹果之后,曾多次致电自己咨询建议,一连数几个小时探讨未来趋势。苹果的保密文化极为苛刻,但莫博士是唯一在发布前看到并试用iPodiPhoneiPad的媒体人。在D:AllThingsD大会创办后,极少接受采访的乔布斯连续多年参加大会接受莫博士的专访,只是在病重后才不得不放弃出席。

 

苹果给予莫博士的特殊待遇令很多同行羡慕不已,而他也在诸多评测中大力推荐苹果产品。对此,莫博士很坦然,“我从来不是果粉,也不是任何公司的粉丝。我确实写过很多关于苹果产品的正面评测,这是因为我觉得那些苹果产品真的非常出色,他们的设计、做工和体验都是我认为值得推荐给普通消费者的;另一方面我也写过不少严厉批评苹果产品的评测,包括当初的MobileMe、最近发布的苹果地图和iTunes。我得说,谷歌地图要比苹果地图好太多。”

 

莫博士回忆说:“2008年苹果发布MobileMe,我在评测报告中给予了毫不留情的批评。文章发布后,乔布斯给我打来电话,语气低沉,‘沃尔特,我看了你的评测,很难过你那么说,但我觉得你是对的,MobileMe确实需要重新打造,谢谢你’。之后据媒体报道,乔布斯把MobileMe团队叫到他办公室,痛斥他们‘玷污了苹果的声誉’,‘让我们的老朋友沃尔特感到失望’,暴怒的乔布斯随后当场撤换了MobileMe负责人。”

 

2007年在D5大会上,莫博士与同事卡拉·斯威什联合采访了乔布斯与盖茨,这也是两位科技传奇人物首次同台接受采访。谈到自己职业生涯的最闪光时刻,莫博士也回忆到那次难忘的采访。“很多行业人士、创业者和商学院学生都认为那真的太经典了,可以说那是我职业生涯中最值得骄傲的成就之一。当然,我和同事们共同打造的大会本身也让我非常自豪。”

 

PC时代已经到来

 

乔布斯所说的“后PC时代”已经到来,莫博士肯定地说。“从销量数据来看,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销量在不断增长,而传统PC却陷入停滞或者萎缩,人们在越来越频繁使用移动设备,但我也不认为传统PC会彻底消亡。iPad最大的竞争者显然是谷歌平板,或者是亚马逊的Kindle Fire。从目前来看,微软的Surface做工精良,我个人也买了一部,Surface的销量只能说温和,但也可能因为Surface只在网上或者微软零售店销售,微软没有更广的销售网络。”

 

 

“我的个人手机是iPhone,但我也同时用着Android手机。平板方面,我有iPadKindle Fire HDNexus 7。再提一句,我是自掏腰包去商店买的这些产品,一点折扣都没享受过。最近几个星期我一直在用诺基亚Lumia 920,现在对它非常熟悉。Windows Phone完全不同于苹果或者谷歌,我觉得设计很不错,但他们目前还没有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或许缺少应用是原因之一。”

 

“我喜欢超极本,也买了一部,因为他们的设计和做工让我想到Macbook Air。我非常喜欢Air,现在仍然觉得这是最好的电脑。智能电视是未来的一个热门领域,也是最有可能出现革命的行业,谷歌、苹果和微软都在争夺这个市场。谷歌眼镜则是一款实验性的产品,可佩带设备是非常重要的领域,虽然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未来会变得逐渐成熟。”

 

谈到中国科技界,莫博士留足了面子,“我们去年在香港举办活动,借此认识了马云等中国科技界人士。中国古代发明曾经彻底改变世界,我对这个伟大国家和人民充满敬意,相信中国科技行业未来也会改变世界,但目前我还没看到像iPhone XboxFacebook这样真正创新和革命性的产品,我期待未来中国有自己的创新产品。”

 

关于自己的未来,莫博士依然充满干劲:“我没有退休计划,依然对工作充满激情,热爱科技行业,我会一直工作下去。或许有人觉得科技媒体是年轻人的舞台,但我并不觉得。工作四十多年来,我几乎每周都工作七天。当然,随着年纪的增长,我也有心脏病,现在不是每天都全负荷工作,但我仍然坚持每天都工作几个小时,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办公室,而且现在网络无处不在,移动办公也大大便利了,周末我也会继续做产品评测。”

 

节选自《专访莫博士:写科技产品评测如同写影评》

新浪网

前沿杂志
互联网前沿61

2022年,从引爆AI作画领域的DALL-E 2、Stable Diffusion等AI模型,到以ChatGPT为代表的接近人类水平的对话机器人,AIGC不断刷爆网络,其强大的内容生成能力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震撼。

2023-05-12

全站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