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云031

作者: 2014-08-12
奇点临近

推荐人:刘慈欣   中国著名科幻作家

 

推荐语:

这是一本疯狂的书,疯在极致的想象,狂在最大胆的预测。本书对人工智能、纳米技术和基因工程学的推测已经远超过科幻的想象,以至于让我这样写科幻小说的人也倒吸一口凉气。但可贵之处在于,这些不是科学幻想,而是基于现代技术理论进行的严谨推测。作者预言在2045年左右,人工智能将远超人类的智力,进而诞生一个我们无法想象的全新世界。

 

奇点学说认为,人类科技的发展趋势很像一条指数曲线,开始阶段比较平缓,是我们现在所处的阶段;但在经过一个拐点后陡然上升,几乎与X轴垂直,速度接近无限,这就是奇点时代。

 

奇点的到来主要依赖于被称为GNR的三项技术,即基因工程、纳米工程和人工智能,当这三项技术进入指数曲线的超高速发展阶段时,人类文明的面貌将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彻底的改变。

 

奇点的预测疯狂到什么样的程度,仅举两例说明:一个砖头大小的计算机,在一个小时内进行的计算量将超过人类有史以来所有的思维量;宇宙有可能每个粒子都纳入智能体系,进而成为智能化宇宙。

 

不管奇点学说的惊人预测是否成为现实,对我们大多数人对未来所习惯的线性思维都是一个巨大的冲击。

 

 

 

文章内容

奇点临近

/Ray Kurzweil / 李庆诚

 

 

我不能确定自己是在什么时候第一次意识到奇点的,应该承认这是一个逐渐认识的过程。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我致力于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的研究工作,并努力去理解我亲身经历的很多层面上的巨大变革及其背后的内涵和意义。渐渐的,我开始认识到21世纪前五十年里变革的大致轮廓——就好像空间中的黑洞突然改变了物质和能量的模式,加速朝其边界发展。这逼近未来的奇点,从肉体到精神,逐步地改造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那么,什么是奇点呢?奇点是未来的一个时期:技术变革的节奏如此迅速,其所带来的影响如此深远,人类的生活将不可避免地发生改变。虽然这个纪元既不是乌托邦,也不是反乌托邦的形态,但它将人类的信仰转变为生命能理解的意义;将事物模式本身转变为人类生命的循环,甚至包含死亡本身。理解奇点,将有利于我们改变视角,去重新审视过去发生的事情的重要意义,以及未来发展的走向。一个人真正理解了奇点的含义,将从根本上改变他的人生观和他的人生。我所尊重的一些人,他们理解了奇点,领悟了它的内涵,他们终身都是奇点人。

 

我可以理解,为什么很多观察家不能较快地意识到加速回归定律的本质内涵(发展变革的本质加速,包括技术的进化作为生物进化的延续)。毕竟,我用了四十年的时间去见证这个定律的正确性,而且,这个定律所带来的后果并不都是令人满意的。

 

奇点临近暗含一个重要思想:人类创造技术的节奏正在加速,技术的力量也正以指数级的速度在增长。指数级的增长是具有迷惑性的,它始于极微小的增长,随后又以不可思议的速度爆炸式增长——如果一个人没有仔细留意它的发展趋势,这种增长将是完全出乎意料的。

 

请看这样一个寓言,一个湖的主人希望待在家中照料湖中的鱼,他要确保湖面不会被百合浮萍覆盖,这种浮萍据说每天都以其自身两倍的数量增长。日复一日,湖的主人耐心地等待,他发现只有很少量的百合浮萍出现,而且它们似乎不会以任何显著的方式扩展蔓延。由于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湖面覆盖了百合浮萍,湖的主人确认可以与家人度过一个悠闲的假期。几周之后,当他回来的时候,他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整个湖面都被浮萍覆盖了,所有的鱼都死了。由于浮萍的数量以每天成倍的速度增长,7次加倍就可以使浮萍覆盖整个湖面(7次加倍将达到原来的128倍)。这个例子说明了指数增长的内涵。

 

再来看看国际象棋世界冠军格瑞·卡斯帕罗夫,1992年,他曾不屑于计算机棋手的水平。但是由于计算机的能力每年都以两倍的速度递增,所以五年后,卡斯帕罗夫被计算机击败。在很多方面,计算机现在已经超越了人类的计算能力,并以更快的速度发展。同时,计算机智能应用也在逐渐拓宽。举例来说,计算机能够诊断心电图和医学图像,侦测飞机的起飞与降落,控制自动武器的战术决策,做出信用与金融决策,同时承担着很多需要人工智能辅助完成的任务。但是人工智能在众多领域也存在缺陷,怀疑者认为人工智能在某些领域无法超越人类智能,这恰恰说明了人类的能力优于其本身的创造能力。

 

尽管大脑在很多方面具有极微量的并行(数百T级的模拟内部神经元链接操作)来迅速认知大脑中微妙的模式。但我们的思考是很慢的:基础的神经元事件处理比同等的电子电路要慢上数百万倍。这将导致人类在生理上处理新知识的能力远远跟不上人类知识的指数级增长速度。

 

人类生物体的1.0版本也是很脆弱的,他容易屈服于大量的错误模式,而且,维持生命需要大量的成本。虽然人类的智能在某些时刻能够突破他的创造力和表象,但是人类的大多数想法还都是衍生的、琐屑的、受限的。

 

奇点将允许我们超越身体和大脑的限制:我们将获得超越命运的力量;我们将可以控制死亡;我们将可以活到自己想达到的年龄(这与“永生”有细微的差别)。我们将充分理解人类的思想并极大程度地拓展思想的外延。在21世纪行将结束的时候,人类智能中的非生物部分将无限超越人类智能本身。

 

我们正处于这一变革的早期阶段。模式变化的加速度(我们改变基本技术方法的速率)将与信息技术的指数增长速度相同,并都将处于曲线的拐点(在这个时期指数增长的趋势将变得非常明显)。一旦越过这一阶段,这种加速的趋势将爆炸式增长。在21世纪中期以前,我们的技术增长率(与我们自身的增长速度大不相同)将以近似垂直线的速度增长。从严格的数学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虽然速度的增长仍然是有限的,但它近乎极限的速度,必将撕裂人类固有的历史结构。至少在无法提高人类生物智能这一理论的前提下,该观点成立。

 

奇点将代表我们的生物思想与现存技术融合的顶点,它将导致人类超越自身的生物局限性。在人类与机器、现实与虚拟之间,不存在差异与后奇点。如果你想知道在这个时代人类的哪些特质将保持不变,很简单:人类这—物种,将从本质上继续寻求机会拓展其生理和精神上的能力,以求超越当前的限制。

 

很多批评家对于这些改变的评述都聚焦于这个过渡时期带给人类的在一些重要方面的缺失。但若从这个角度考虑问题,就不能准确地理解技术的未来。当前所有的机器都比不上人类本身那么精妙。尽管奇点有很多方面,但其最重要的内涵是:我们的技术将能够和人类最优秀最精妙的品质相媲美,并超越它们。

 

20世纪50年代,伟大的信息理论学家冯·诺依曼指出,“技术正以其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我们将朝着某种类似奇点的方向发展,一旦超越了这个奇点,我们现在熟知的人类社会将变得大不相同。”冯·诺依曼在这里提到了两个重要概念:加速与奇点。

 

第一个概念说明了人类的发展正以指数级的速度增长(以一个常量重复相乘的速度)而不是线性增长(以重复增加一个常量扩张),如下图所示。

 

第二个概念说明指数级增长的速度是多么令人震惊,开始的时候增长速度很慢,几乎不被觉察,但是一旦超越曲线的拐点,它便以爆炸性的速度增长。人们并没有充分地理解未来,我们的祖先对未来的期望与我们现在对未来的期望相似,都认为未来的发展速度与过去是一样的。指数增长的趋势在1000年前就已经存在,但那时它还处于早期阶段,发展的趋势是平和而缓慢的,似乎看不出任何趋势。结果人们对于未来不变的期望似乎得到了现实的验证。今天,我们所预测的技术持续进步和社会反响都是基于以往的经验。但事实上,未来的发展将远超过大多数人的认识,因为很少有人能够真正认识到加速发展本身的深刻含义。

 

大多数对于未来技术的预测,都低估了未来发展的力量,因为这种预测主要基于“直觉线性”增长观而非“历史指数”增长观。我的模型表明,每隔十年,模式迁移的速度会提高一倍。因此,在过去的20世纪,技术的发展速度逐步递增并达到今天的发展速度;20世纪所取得的成就,等同于以2000年的速度发展20年所取得的成就,也将等同于未来14年的发展取得的成就(到2014年);依此类推,这14年取得的成就将等同于其后7年所取得的成就;我们将见证两万年的发展进步(同样以“今天”的速度衡量),或者说,我们将见证1000倍于20世纪的发展成就。

 

对于未来情形的错误理解发生得很频繁,并且出现于不同的场合。其中有这样一个例子:最近有一场关于分子大规模制造的争论,一些诺贝尔获奖专家宣称不必担心纳米技术的安全性问题,他们宣称“在数百年的时间内我们将不会看到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纳米工程实体(构建分子片段的设备)”。如果以今天技术增长的速度计算(5倍于20世纪的平均增长速度),估计用100年的时间是合理的。但是我们的发展速度每十年都会加倍,我们看到以现在的速度需要一个世纪才能取得的成就,其实只需要25年的时间。

 

类似的例子发生在《时代》杂志关于“未来的生活”大会上,那次大会举办于2003年,是为了庆祝发现DNA结构50周年。所有被邀请参会的演讲者都被问及同样的问题:50年之后的生活将是什么样的。几乎所有的出席者都以过去50年的模式去看待未来的50年。DNA的发现者之一詹姆斯·沃森认为50年后将会出现这样一种药物,它使得人类不论吃多少食物体重都不会增加。

 

通过在小白鼠身上做实验,我们已经可以通过堵塞脂肪胰岛素摄取基因的方式控制脂肪细胞中的脂肪含量。用于人类的药物的研发正在进行,食物药品管理局的相关测试也将在几年内进行。詹姆斯·沃森的预测在510年即可实现,而非50年。其他人的预测也同样是短浅的,只反映了当时技术的发展程度,而没有考虑到未来的50年将给这个世界带来的巨大变革。

 

人们直觉上认为当前发展的速度就是未来发展的速度。甚至对于那些经历长时间发展变革的人来说,仍然会凭直觉认为时代的发展以我们最近经历的发展速度进行。从数学的观点审视这个问题,指数曲线在一段很短的时间内看起来就像是一条直线。这就导致了那些最具经验的批评家在思考未来的时候,也都是以当前的技术发展速度来预测未来十年或者百年的发展情况。这就是我将这种预测未来的方法命名为“直觉线性”观的原因。

 

但是以技术的发展史为依据进行严格的评估,可以揭示技术以指数级的速度发展。指数级增长是所有进化发展的重要特征,技术是其中的主要实例。你可以从不同角度审视数据:不同的时间坐标;技术所覆盖的范围,例如从电子到生物;应用的角度,例如从人类知识的总量到经济的规模。发展和增长的加速适用于以上所有情形。事实上,我们发现那不是简单的指数级的增长,而是双倍指数级增长,这意味着指数级的增长速度本身是以指数的速度增长的。

 

很多科学家和工程师都具有我称为“科学家悲观主义”的特点。通常他们都会陷于科研工作的困难与错综复杂的细节当中,以至于无法发现其工作对于未来的长远意义,以及这些工作所关联的更广阔的领域。同样,他们也无法认识到在新一代的技术中强有力的工具是什么。

 

科学家要求怀疑一切,谨慎地表达当前的研究目标,很少去推测超越这个时代的技术追求。这种情形在一代技术持续时间长于一代人的时候是合理的,但是这并不适用于现今这个社会的实际情况,因为,现在技术的更替只需要几年的时间。

 

20世纪80年代中期,很多人怀疑互联网能否普及,因为当时互联网只包含了数万个节点(服务器)。事实上,节点的数量以每年两倍的数量递增,10年后,节点的数量达到了数千个。但是那些局限于当时技术发展水平的人并没有认识到这种趋势,因为在1985年这一年,只有数千万个节点加入了互联网。

 

与之相反的一种情况是,尽管某些指数级增长现象被人们认识,但人们过于痴狂于这些现象,没有很好地掌握增长的节奏,人为地使得增长的速度超越了时代,从而产生了很多错误。在“网络泡沫时期”和“电信泡沫时期”( 1997~2000),资本的价值被过分地抬高(股票的市场价值),已经超越了合理的增长速度。无论在兴盛期还是衰退期,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是平缓的指数增长。过分乐观的增长预期只会影响资本(股票)的价值。我们已经在早期范型的迁移中看到了这些错误——例如,在铁路时代的早期(18世纪30年代),那时与现在网络的兴衰一样,过分的扩张直接导致了铁路扩充的冰冻期。

 

预言者经常犯的另一个错误是认为变革只是由当今世界的一种趋势引起的,而与其他事物并无关系。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人们认为延长人类寿命将导致人口过剩、维持人类生命所需的物质资源耗尽,却忽略了由纳米技术和强人工智能技术所创造出的巨大财富。举例来说,2020年很有可能出现基于纳米技术的制造设备,它可以使用廉价的原材料和信息造出几乎任意物理产品。

 

我如此强调指数增长与线性增长的对比,是为了纠正很多预言者对未来发展趋势做出的最错误的预测。大多数技术预测和预测者都忽略了技术以指数趋势增长这一事实。的确,几乎我见过的所有人都以线性发展观看待未来。这就是人们往往高估短期能够达到的目标(因为我们常常忽略必要的细节),却容易低估那些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达到的目标(因为忽略了指数增长)的原因。

 

 

节选自《奇点临近》第一章《六大纪元》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10

前沿杂志
互联网前沿61

2022年,从引爆AI作画领域的DALL-E 2、Stable Diffusion等AI模型,到以ChatGPT为代表的接近人类水平的对话机器人,AIGC不断刷爆网络,其强大的内容生成能力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震撼。

2023-05-12

全站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