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云033

作者: 2014-08-11
工作输给机器人以后……

推荐人:江晓原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院长

推荐语:

本文讨论了自动化和失业之间的关系,这原本是一个相当传统的话题,但作者根据互联网和机器人这两方面的新进展,给出了一些新的展望,展现了这个传统话题的空前紧迫性:

如果说以前的马车代替汽车之类的技术进步虽然会使“车把式”失业,但如火如荼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总会使人们找到新的工作,那么当代互联网和机器人的发展将导致更大范围的失业,在全球范围内,最终将无法再“消化”新的失业人员。这种局面将是人类从未面临过的。

其实作者对这个新局面的思考并未深入和展开。在作者发表的原文中,有“其实富士康的工会主席也可以问问郭台铭,打算把机器人生产出来的iPhone卖给谁”这样的话,足以表明作者已经接触到这个问题的深刻之处了,可惜在推荐的文本中这段话被删掉了。

作者最后说:纵观最近西方对这个问题的讨论,结论基本上都可以用“此题无解”来概括。于是本文的讨论就会产生这样的问题:我们的工业化、自动化、现代化的根本目标到底是什么?这个目标会不会是荒谬的呢?

文章内容

工作输给机器人以后……

/ 万维钢

在《超级魔鬼经济学》这本畅销书中,作者非常庆幸,同时又非常得意地讲了一个关于马车的故事。今天反感汽车尾气的人可能会认为马车这种纯天然的交通工具更环保一点,但历史上马车其实是个环境灾难。在没有汽车的时代,马车是城市交通的主力,越是发达的城市就越需要马车。然而跟机器相比,马是有自己的想法的,所以马车其实很容易失控。不但如此,如果一匹马垮倒在街头,通常你唯一的办法就是把它当场杀死,然后要等它的尸体腐烂以后才能被切块清除 。这一切都使得马车造成的交通堵塞比今天的汽车要严重得多这还不算马粪!纽约市曾在1898年召开国际会议研究马粪问题,结论是根本没办法。

故事的结局皆大欢喜。当所有人都束手无策的时候,汽车和电车出来彻底解决了马车带来的所有问题。所以魔鬼经济学家乐观地告诉我们,也许将来会有新的技术出来,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解决我们今天面临的诸多危机。然而这并不是本文想说的重点。

我想说的是,品味马车故事还有另外一个角度。20世纪初那个马车时代,纽约市大约有20万匹马,相当于每17个人一匹马。这些马后来到哪里去了?

被淘汰了。马是汽车这种新技术的牺牲品。现在又有一种新技术,叫作自动行驶汽车,而司机将是这种新技术的牺牲品。

当职业变成历史

2009年之前,像电影《我,机器人》里会完全自动行驶的汽车还是科幻范畴。那时候最先进的智能汽车需要在路边安装特定的感应器,或者只能愚蠢地以车队的形式跟随前面一辆有人驾驶的车。然而在2010年,《纽约时报》突然报道说Google正在测试一种真正的自动驾驶系统,这套系统被安装在普通的丰田Prius上,使用摄像头探测周围环境,在加州的大街小巷行走自如。这样的进步几乎让人不敢相信。根据《连线》的最新报道,这套系统已经做成了。

这些车可以在任何路况行驶,可以达到120公里的时速,可以识别交通信号,可以智能跟踪判断路上其他车辆和想要穿越马路的行人,并以每秒20次的频率预测这些物体未来的位置。如果邻道有辆车开得不好,智能车甚至知道怎么躲避它。《连线》说,跟人类司机相比,智能车“能注意到更多信息,能对紧急情况做出更快的反应,能对付更复杂的路况。它从不惊慌,它从不愤怒,它甚至从不眨眼。”曾有报道,在整个超过20万公里的测试中,这些智能车只出过一次轻微事故,而且还是人类司机代驾造成的。

一言以蔽之,自动驾驶系统不但能够取代人类司机,而且应该取代人类司机。鉴于高达93%的碰撞事故都是人的原因导致,采用智能车可以大大减少交通事故。不但如此,既然人工智能可以更精确地控制汽车,公路上两辆车之间的距离就可以在高速状态下保持得更近,从而大大缓解交通拥挤。也许十年之后人们会发现让人开车是一件非常不可理喻的事情——用Google自动驾驶项目的负责人的话说:“你仍在开车这件事是个错误,而不是功能。”(The fact that you are still driving is a bug, not a feature.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这意味着什么。这不仅仅是我们可以在路上睡觉或者发短信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出租车将会大行其道。结合手机应用和定位系统,每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打到车。而且更智能化的打车系统还允许乘客顺路的情况下拼车。这样的效果就是车的“空载率”(也就是无效驾驶的比例,比如说把车开回家或者开到停车场)将会下降。这样完成同样的运载,公路上将会有更少的汽车,私家车有可能会大大减少。

但这还意味着出租车司机将会成为历史。作为消费者,我们欢迎这个变化,因为打车贵就贵在司机,想想租车有多便宜就知道了。可是那些出租车司机、那些公共汽车司机、那些跑长途运输的卡车司机,他们又该怎么办呢?他们的职业将会像马一样被技术进步所淘汰。

当然这也不是什么新思想。十多年前我们发个传呼,得打电话到寻呼台,然后会有一个真人接听你的电话并帮你发。而现在我们直接发手机短信,那么寻呼员就被淘汰了。我们曾经必须去银行取钱,而现在满大街都是ATM,银行就不再需要那么多窗口服务员。这些事情并没有那么可怕,因为技术进步淘汰旧职业的同时也在创造新职业。比如说,30年前中国根本就没有“程序员”这个现在相当普遍的职业。

技术进步引失业狂潮?

这一轮进步和淘汰不像以往那么简单。人们曾经认为开车是一个不可能被计算机掌握的技能,然而现在Google证明人工智能可以开得更好。

翻译将是另一个濒危职业,因为2011LionbridgeIBM联合推出了一个叫作GeoFluent的技术,它可以对网络聊天信息进行非常准确的实时翻译(包括中文)。与此同时,IBM的超级计算机Watson,对人类语言知识的分析已经到了可以在传统提问游戏电视节目《Jeopardy》中击败人类选手的程度。所有这些进步都是基于模式识别和复杂信息交流这两个基本技术的突破。如果你用过新iPhone中的Siri,你应该对这种技术已经有所体会。

所以现在就不仅仅是司机和接线员的问题了,传统上的“高端”职业也会被淘汰。美国一个放射科医师需要十三年的专业训练,他可以拿到超过30万美元的高年薪,可是现在最新的模式识别软件可以做绝大多数他能做的事情,所需花费不到百分之一。打大的商业官司,往往需要雇用一整个团队的律师去分析高达上百万份相关文件,花费上百万美元。而2011年《纽约时报》报道,现在这些事情都可以让一个叫作Blackstone Discovery的软件去做,它使得一个律师可以完成以前500个律师的工作,而且对比表明人类律师的准确率只有它的60%

技术进步减少就业这个事实是可以观测到的,最明显的事实就是经济在增长,而就业机会和工资收入却不增反退。

 

经济增长的真正驱动是提高生产率,也就是每个工人每小时能够创造的产值,而不是就业人数的增加。一个越来越明显的状况就是,财富是被少数人通过操纵资本、机器设备和软件创造出来的。19世纪大部分时间内生产率的增长速度是每年1%,而过去十年则是2.5%2010年更达到了4%。为什么现在生产率提高这么快?经济学家们的意见相当一致:因为IT,是自动化在提高生产率。

而以技术为驱动的经济增长,受益者不是普通人。按经济学家Ed Woff的计算,美国从1983年到2009年所增加的全部财富,都被只占人口比例20%的富人拿走了。而且这还不够,富人顺便还拿走了一部分原本属于普通人的财富,以至于剩下这80%的人的总财富是减少的。过去十年美国工作年龄家庭的收入中位数,从六万多美元下降到了五万五千美元。富人并没有使用什么阴谋诡计进行强行掠夺,他们的方法甚至可能是不自觉的:现在生产率提高了,根本不需要花钱请那么多人来工作,机器就可以干这些事情——而机器在我手里。

与机器竞赛

IT是一个只需要很少的人就能创造很大财富的技术。现在人人都在谈论Facebook上市,有人对它估值一千亿美元,可是这个公司总共只有3000个员工。Twitter只有300人、维基百科只有57人。可以说,这些加起来最多几万人的公司已经解决了大部分人的上网需求。也许有成百上千倍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去Facebook工作,但这个世界可能根本不需要把程序员总数再增加十倍。

《与机器竞赛》这本书指出,在与机器进行的这场比赛中,有三类赢家和三类输家。高技术工人将是赢家,而低学历者将是输家,因为机器人将会迅速取代他们的工作。但是这里的“高技术”其实已经不好定义,传统上我们认为律师和放射科医生属于高技术,而现在他们也将被取代。

此书作者很想给读者许诺一个光明的未来,所以他提出了一点建议:首先,现在人工智能的长项是识别相对比较重复的工作,机器还不擅长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感和创造性。对此作者建议我们应该学点艺术,学点创新,学点领导力,学点企业家精神。其次,与其跟机器竞争,不如带着机器一起跟别人竞争,未来属于那些善于利用机器的人。最后,既然第二名没有意义,我们也可以开辟各种细分市场,在一个新的小领域内当第一名。这其实是个“不占一帅就占一怪”的策略,也许足球踢不好的人应该改踢室内足球。

在人工智能时代,那些拥有普通的技能、做着普通的工作、拿着普通的工资、过着普通的生活的普通人,必将被自动化淘汰——就算人工智能不能淘汰你,中国工人也会淘汰你。

世界任何时候都不需要一亿个电影演员,或者三亿个科学家,或者十五亿个企业家。每次我去剃头,遇到的理发师都爱调侃我头发怎么这么密,我经常对自己说好好享受理发师的抱怨吧,也许将来他们都会被不说话的机器人取代。可是到时候这些理发师怎么办呢?也许其中有人会成为专门为我这种头大加头发密集者的细分市场设计发型的艺术家。

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过去三十年的经济增长主要靠的就是廉价劳动力。这种说法等于说中国在跟人工智能竞争。如果这就是中国的经济模式,那么本文要说的就是中国即将输给机器人。事实上,富士康正在用机器人取代工人。现在富士康已经有一万个机器人,明年将增加到三十万个,三年内将增加到一百万个。这些机器人每台的成本是14万元,它们24小时不间断工作,而且绝对不会自杀。

有句谚语说如果马有投票权,世界上不会有汽车。而事实是就算马有投票权,它们还是会被汽车淘汰。生产力进步不可违。现在这个过程中的大失业,已经成为一个明显的威胁。纵观最近西方对这个问题的讨论,结论基本上都可以用“此题无解”来概括,也许这就是市场经济的本质缺陷。也许马克思说的是对的:世界上的总工资买不起世界上的总产品。也许只有共产主义才是人工智能的朋友。

节选自《工作输给机器人以后……》

《东方早报·上海书评》 2012325

前沿杂志
互联网前沿61

2022年,从引爆AI作画领域的DALL-E 2、Stable Diffusion等AI模型,到以ChatGPT为代表的接近人类水平的对话机器人,AIGC不断刷爆网络,其强大的内容生成能力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震撼。

2023-05-12

全站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