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云034

作者: 2014-08-11
解放思想

推荐人:韩松         科幻作家

 

推荐语:

库兹韦尔的《如何创造思维》,是他的《奇点临近》后的又一本神作。库兹韦尔描述的脑力大爆发,有着强大的现实感。2013年,美国科学家首次实现了非入侵性人脑互连,他们用外接设备让一个人的脑电波信号操控了另一个人的手指运动,这几乎就是传说中的心灵感应。勒紧腰带的欧洲和美国都在大脑计划上慷慨解囊,美国拿出一亿美元启动了人类大脑活动图谱计划。解密大脑成为旗舰科学项目。目前科学家已用人类干细胞在试管中培育出了微型体外人脑,他们甚至用光刺激小鼠大脑海马体内经过基因修改的神经细胞,人为植入了一段虚假记忆。库兹韦尔预言的依靠计算机技术构建非生物性的大脑新皮质,并与人类大脑新皮质对接起来,从而创造无限量的人类智力大爆发,终有一天会到来。

正如段老师指出的,面对这个新局面的来临,我们应该认真做好准备。库兹韦尔预言的奇点来临的时间是2029年,对此有很多人并不表示乐观,但从进化的趋势来看,这样的跃迁大概是迟早的。奇点之后,人将变成新人。我们目前熟知的人类社会、艺术和生活模式,将不复存在。甚至人类将消失,让位于另一种新型物种。这是宇宙中智能发展不可避免的结局,甚至就是宇宙的目的。它可以是一次彻底的革命,开辟美好的未来,但也可能是一场灭顶之灾。一切都取决于我们以什么态度去面对。

这便是段老师提到的思想解放的重要性。解放思想的一个重要维度,便是重视研究未来。但近年来中国社会关于未来的新想法,基本上都来自西方。在库兹韦尔之前,关于奇点的设想,更早由乌拉姆在1958年提出。此外还有提出失控的科技思想先驱凯文·凯利、提出长尾理论的克里斯·安德森,还有托夫勒和奈斯比特,以及提出地球村的麦克卢汉。段老师把这种脑力的激荡称为思想狂想曲。如果没有这样的狂想,未来一定是苍白的。

而科幻在这场思想的狂想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历史上,科幻小说描写的缸中之脑以及智能装置的苏醒,都与库兹韦尔的理论有着强大的契合。我们看到,科幻不再是一种幼稚的设想和无稽之谈,而是关系到种族前途的深刻智慧。只要看看近年西方科学技术的进展,便会发现科幻设想正在迅速地变成现实。这是《如何创造思维》的另一个启示。

文章内容

解放思想

/段永朝

1928年的某一天,加拿大脑神经外科医生威尔德·彭菲尔德(Wilder Graves Penfield)正在给一位患者做手术。手术探针接触到了病人右侧颞叶的某个部位的时候,彭菲尔德小心翼翼地施加电流,刺激这个部位——奇迹发生了。病人仿佛看到了多年以前熟悉的画面,甚至闻到了熟悉的味道

电流刺激大脑皮层,竟然唤醒了病人封存已久的记忆。25年的持续研究后,彭菲尔德提出了中央脑系统学说,并因此被誉为脑神经科学的鼻祖。

美国哲学家希拉里·普特南(Hilary Whitehall Putnam)在其于1981年出版的著作《理性、真理和历史》一书中,将这一情景所引发的思想实验描绘为缸中之脑

普特南的思想实验,假想某个浸泡在营养液中的大脑,用细细的导线与躯干相连。大脑对躯体动作的意识,以及大脑发生的指令,通过导线双向传递——此刻,你会认为这还是一个生物学意义上的吗?

缸中之脑的画面多少有点令人毛骨悚然。但不容否认的是,正是这一概念和彭菲尔德的实验,激发了大量研究者、科幻小说家的想象力。赛博朋克Cyberpunk)也成为20世纪50年代人工智能萌发以来,科幻写作领域的新品种。大家所熟知的大片《黑客帝国》、《盗梦空间》、《源代码》等,无疑是这一领域震撼心灵的大作。提出赛博粉间Cyberspace)的加拿大小说家威廉·吉布梦(Willian Ford Gibson)、创作《深渊》系列三部曲的著名科幻作家费诺·文奇(Vernor Steffen Vinge)都是这一领域的大家。

 


雷·库兹韦尔正是这一行列中伟大的一位。

惊人的预言:库兹韦尔定律

库兹韦尔是一位个性十足的电脑极客Geek)。当然,他还配得上互联网思想家、人工智能发明家、预言家等众多的耀眼称号。

17岁时参加一个电视猜谜的节目,库兹韦尔的表演就技惊四座:他用电脑创作、合成了一首全新的乐曲《我有一个秘密》。他对电脑与人脑之间关系的思考,以及摆弄电脑和人脑的兴趣,一直保持到今天,并渐渐孕育成为一个惊人的定律:库兹韦尔定律。

 


库兹韦尔定律的内容,有点貌不惊人。它说的是加速循环规则,即信息科技的发展按照指数规模爆炸,导致存储能力、计算能力、芯片规模、带宽的规模急剧暴涨——如果只停留在这一步的话,库兹韦尔定律就真的貌不惊人了。

真正震撼的,是库兹韦尔基于他的这个定律给出的预言。在本书中,这些预言和结论主要包括:

·2029年,新一代智能机将通过图灵测试;非生物意义上的人将于2029年出现。

·脑新皮质模型——思维的模式认知理论:人的大脑记忆是层次结构;有3亿多个模式识别器

·大脑新皮质的主要作用是模式认识,具备分层学习能力

·人工智能并非复制大脑,只不过是达到对等的技术。

·大脑新皮质的能力包括:创造力、自信、组织能力、感染力、反对正统思想的勇气。

·仿真大脑(核心是仿生新皮质)在改变世界过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你必须有信仰

·我个人的信仰飞跃是这样的:当机器说出它们的感受和感知经验,而我们相信它们所说的是真的时,它们就真正成为有意识的人了。

·判断一个实体是否有意识这一问题,本身就不科学。

·自由意志的主要敌人是决定论。

·进化创造大脑的主要原因是为了预见未来。

这里只摘取了11条预言和结论,不算多。在2005年库兹韦尔的《奇点临近》(The Singularity is Near)一书中,为了阐述奇点理论,作者自己一口气罗列了27个要点。今天看到的这本书,不但是库兹韦尔对他数十年澎湃激荡的思想猜想史的一次更加严密的阐述,也可以这么说:他比以往想得更明白了。

奇点:当计算智能超越人类

最先提出智能爆炸这一概念的,是与冯·诺依曼一道为曼哈顿工程工作的著名波兰裔美籍数学家乌拉姆(Stanlalw Marcin Ulam)。在1958年发表的乌拉姆与诺依曼的对话中,有这样一句直击心灵的话:不断加速的科技进步,以及其给人类生活模式带来的改变,似乎把人类带到一个可以称之为奇点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过后,我们目前所熟知的人类社会和生活模式将不复存在。

奇点这一数学史上的最高禁忌,成为学者们看待人类前景的一个绕不过去的术语。

什么是奇点?想想小学数学中,关于除法的一条戒律吧:除数不能为0。为什么?回答这一问题要等到大学课堂,高等数学讲到微积分的时候——即使如此,这时候的所谓明白,也只不过是再次确认这条禁忌。一个形如“1/X”的函数,当X无限逼近0的时候,这个函数的取值将趋向无穷大。

这有什么意义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学家讳莫如深。

当然,库兹韦尔只是把奇点当作一个隐喻。这个隐喻就是,当智能机器的能力跨越这一临界点之后,人类的知识单元、连接数目、思考能力将旋即步入令人晕眩的加速喷发姿态——一切传统和习以为常的认识、理念、常识将统统不复存在,所有的智能装置、新的人机复合体将进入苏醒状态。

 


 

苏醒是科幻作家文奇使用的一个术语。1993年,文奇在NASA的一次研讨会上预言,50年之内技术奇点终将来临。他将超越这一临界奇点之后人类(确切地说,叫新人类)的状态,描绘为智能电脑的苏醒超人智能共同体的苏醒宇宙的苏醒

电子乌托邦、多维空间、星际旅行、平等宇宙、灵性智能体,花样繁多的未来想象,一直围绕着奇点跨越奇点展开——恰如你观赏科幻大片时的感受。

但这一次,貌似是真的。

是真的吗?

旧脑与新脑

喜欢人工智能的科学爱好者们,对图灵测试一定不陌生。电脑能否超越人脑?这一简单的问题,可谓萦绕在每一位深入思考的计算机科学家、计算机科学爱好者的心头。虽然也有人指出,图灵测试的提法或许并不准确,因为它暗示了智能以及通常意义上的思维,都具有与人类行为无法分离的特征

 


但是,我们通常的思维,往往是将机器和人分开来看、来比较的,在库兹韦尔这本书里, 需要扭转的正是这个偏见

在库兹韦尔看来,人工智能的关键,并非通过物理手段制造出媲美、超越人脑的非生物性智能机器。这条路行不通。他给出的方法简单有效:将人脑与电脑嫁接起来。(这听上去是不是有点像普特南说的缸中之脑?)

在本书中,库兹韦尔精心构筑了支撑他伟大预言的第一块基石。这块基石的目的,就是试图将大脑新皮质作为新脑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旧脑区别开来。

 


库兹韦尔的分析建立在大脑分区模型的基础之上。他进一步借用美国神经生理学家弗农·蒙卡斯尔(Vernon Mountcastle)关于皮质柱的发现,对大脑皮质理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神经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广泛采纳的赫布假设,即神经元是大脑新皮质学习的基本单元是不正确的。大脑中有300亿个神经元,它们参与学习、感知的基本单元是皮质柱,即神经元的集合。每个皮质柱大约包含100个神经元。而这样的皮质柱被库兹韦尔称为模式

在库兹韦尔看来,奥秘就在这些从生物学上是皮质柱,从心理学上看是模式的神经元集合当中。哺乳动物的脑认知结构都呈现出层次结构的特点,这是具象感知到抽象思维之间得以顺畅转换的关键。大脑新皮质的生理结构,恰好也是这样的分层结构。库兹韦尔列举的大量研究成果证实,科学家对视觉皮质、嗅觉皮质的定向研究已经表明,在大脑皮质的分区、分层模型架构下,可以很好地解释外界感知、刺激——反应、联想、记忆等一系列生理、心理活动的内在机理。

但是,库兹韦尔发现,过去我们只是建立起了大脑皮质与生理反应、心理活动之间分层、分区的对应关系(当然,这一研究也远未到达完满的地步),却没有很好地解释这些生物信号、电信号是如何在层级模型的不同层级之间转换的。

库兹韦尔的大胆预言,是将大脑新皮层(他称之为新脑)和大脑旧皮质(对应旧脑)区别开来。所谓旧脑,就是负责处理记忆、动作协调、嗅觉、视觉等感知系统,以及与新皮质保持联系。所谓新脑,则是处理语言、运动、空间、推理、知觉等高级功能。在训练、学习和进化的过程中,新皮质无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识别模式、建立模式。

库兹韦尔认为,只有建立起这样的模式识别机制,才能真正处理纷繁复杂的人类大脑所面对的各种问题,特别是意识、情感、想象和创造力的问题。

做好这些必要的铺垫之后,库兹韦尔的惊人预言开始有了一个大致的轮廓:将先进计算技术构筑而成的非生物性大脑新皮质,与人类的大脑新皮质对接起来,创造无可限量的人类智能大爆发的可能,迎接奇点的到来!

 


 

苏醒:你准备好了吗

当人造大脑新皮质可以制造出来的时候(库兹韦尔坚信这一点),这一仿生大脑新皮质就具备了媲美人类大脑的全部功能,甚至比人脑更加具有可塑性。比如说,你可以将其放置在云端,与遥远的人类生物大脑远程相连。

连接人脑和智能仿生大脑的技术,已经有了很多雏形,比如新型的核磁共振技术、脑波成像技术、弥散跟踪技术等。这些非侵入性的大脑扫描技术,都可以扮演大脑信息双向交换的角色。

这一景象,其实已经在大量涌现的科幻作品中为人们所熟知。《黑客帝国》中的英雄Neo,他的躯体浸泡在生物营养液中,大脑却可以与一个叫作Matrix的超级电脑相连。人的意识、感知都可以通过连线在人的肉身和超级大脑之间穿梭传递。

很自然的,人们除了不断追问这是真的吗以外,更担心这样的问题:我是谁?

2005年写作《奇点临近》时思想更加成熟的库兹韦尔,在这部著作里用信仰来回应这一悬疑。他把这种对人脑与电脑相对接所产生的伦理学、哲学问题,最终归之于信仰的飞跃。他在书中写道:我个人的信仰飞跃是这样的:当机器说出它们的感受和感知经验,而我们相信它们所说的是真的时,它们就真正成为有意识的人了。基于这样的信仰飞跃,库兹韦尔声称,判断一个实体是否有意识这一问题,本身就不科学。

 

 


当然,为了应对来自四面八方的种种诘难,库兹韦尔还是用最后两章的篇幅,非常严肃、认真地回答了意识问题自由意志问题身心问题等非常的哲学命题。他的回答你未必完全同意,但这些睿智之思在不停地刺激着你的大脑皮质——这正是这部书难得的价值。

摘自《如何创造思维》序言《解放思想》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41

前沿杂志
互联网前沿61

2022年,从引爆AI作画领域的DALL-E 2、Stable Diffusion等AI模型,到以ChatGPT为代表的接近人类水平的对话机器人,AIGC不断刷爆网络,其强大的内容生成能力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震撼。

2023-05-12

全站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