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区块链产业:缺位、共识与机遇——数字转型线上策略会第6期

|学术观点 作者:腾讯研究院 2020-04-29

新冠疫情的爆发,为各行各业带来了严峻考验,也为数字化技术、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然而有观点认为,原本可以实现更透明、更⾼效的区块链在“数字抗疫”中似乎存在“缺位”现象,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在国家将“区块链”纳入新基建后,区块链产业又将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

4月23日,围绕疫情下区块链产业的挑战与机遇,腾讯研究院、腾讯云、腾讯区块链加速器和腾讯FIT区块链联合主办了线上策略会,邀请同济大学智慧城市与电子治理研究所所长周向红,中国(上海)自贸区研究院(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刘斌,腾讯云区块链首席架构师敖萌,腾讯区块链技术总经理李茂材,分布式资本合伙人姚镜仪等区块链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行业大咖齐聚线上进行了深度分享。

论坛当天,腾讯研究院还发布了深度解读产业区块链的新书《产业区块链》, (插购买链接)本书是过去几年对区块链产业在实践和原理方面思考的沉淀。腾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徐思彦表示,本书传递了腾讯开放的态度,让各行各业的人以不同方式参与进来。有了这样的参与,区块链的生态才能做的更好。接下来腾讯将正式发布国内首个区块链加速器“腾讯产业加速器——区块链“,通过整合全球区块链产业资源,链接优秀的区块链企业,打造基于技术、场景、商机、资本的多维度服务平台,共同推动区块链技术自主创新,助力技术应用落地行业场景,共建产业繁荣生态。

 

【研讨嘉宾】

同济大学智慧城市研究与电子治理所所长 周向红

中国(上海)自贸区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  刘斌

分布式资本合伙人 姚镜仪

腾讯区块链技术总经理 李茂材

腾讯云区块链首席架构师 敖萌

 

主持人:腾讯研究院 徐思彦

 

亮点速读:

刘斌:我们是把区块链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基础设施来看待的,既然它是一个基础设施,那我们讨论基础设施真正发挥作用需要几个标准或者条件,比如说要实现通用、要有共同的标准、要互联、要融合。

周向红:当连接和信任成为刚需以后,区块链技术就成为ABCDI&5G信息基础设施当中的信任基础设施,换句话说区块链不仅仅是含有数字属性的基础设施,也是包含信任的基础设施

李茂材:当原有的红利开始缺失,现在企业协作是谁跑得快谁就能活下来,在这个过程当中,区块链以及其它技术联合赋能企业,跟实体经济不断融合,从而释放出巨大的动能。

姚镜仪:我相信洗牌效应必然是存在的,因为任何一个新技术落地的过程就是一个伴随着去伪存真的过程,太过超前于市场技术不能落地、简单照搬互联网的模式上链的这些都会被淘汰。

敖萌:我们知道区块链的局限性非常明显,单靠区块链很多时候完不成一个完整的业务,但是当把云上的很多应用、人工智能能力、物联网能力赋予区块链,就可以在区块链应用上打开一个接口,把现实中的很多东西接入区块链。

 

 

论坛回顾

数据互通有壁垒,疫情防控中的区块链“缺位”

主持人:面对本次疫情,数字技术为战疫提供了重要工具,比如人工智能在医疗图像识别、药物研发筛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大数据在疫情的动态热力图、健康码都是在疫情当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云计算的发展也使得远程办公、远程教育更加顺畅。区块链的诸多特性也可以为疫情的许多痛点提供解决方案,比如说像医疗物资运送过程中的透明度、谣言的认证等。一个问题想请刘斌总从国内外对比的角度来谈一谈疫情当中区块链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

 

刘斌:这次疫情比较突然,自从比特币出现以后区块链已经发展很长时间了,处于一个稳定的发展过程之中。其实在疫情中区块链其实存在缺位、共识和机遇,在国内和国外来讲都存在这种现象。国外在区块链应用方面跟国内是有差异的,国外大部分区块链的应用是基于公链的创新,国内则主要是基于联盟链的应用。疫情过程中可以看到国内很快把疫情控制住了,国外还是在爆发过程中,我们看到的信息显示国外在区块链应用方面有过考虑,但是落地和实施没有国内那么快和迅速。最近由于国外的疫情演变比较迅猛,其实国外也有一些机构在探讨怎么用区块链技术做更好的防控疫情。比如说《区块链革命》的作者唐塔普斯科特,他所在的区块链研究所发了一个报告,就是从五个方面分析和探讨区块链可以在防控疫情方面发挥什么作用。

第一个是自主管理的身份、数据共享方面。现在的个人身份和医疗数据都是中心化的机构进行管理,比如我们的医疗数据是在医院进行管理,如果用区块链去中心化的这种管理方式,能够实现个人数据的自主管控,在疫情的大环境下每个人可以掌握自己的医疗数据。还有一个在国内外比较明显的问题,是医院和产业界包括政府之间医疗数据的共享问题。由于现在医院各个部门之间内部的数据都不能共享,阻碍了关联方共同进行疫苗的研发。国外有一些机构在做这些探索,比如他们基于区块链推动各个研究机构和实验室之间病毒相关的数据共享,来推动疫苗的研发。

第二个方面提到了供应链管理。一是疫情防控过程中可能需要很多医疗物资的运输,国外这种情况更加严重,比如口罩、呼吸机这种重要医疗物资怎么实现透明可信的物流运输,使相关的交易主体更加信任,这个方面区块链可以发挥作用。另外,现在疫情可能慢慢导致金融危机。金融危机蔓延过程中相关的交易各方,买卖双方会担心对方是不是会违约,利用区块链可以降低违约的风险。还有对于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方面,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可能会更加透明的了解一个企业经营的状况,包括过去的历史数据等,从而更有效帮助金融机构判断它的经营风险,在金融扶持过程中更加准确。

在捐赠和慈善,国内也有一些应用,包括利用区块链实现捐赠。国外很早就有公益组织和NGO组织利用区块链,比如利用以太坊的性能帮助公益组织或者慈善机构实现资金非常精准的流向受益的主体里面,去掉很多中间的环节。

在身份认证方面,区块链也是能发挥作用的。我们现在看到美国纽约比较严重,其它州的护士和员工纷纷自愿援助纽约,但是他们去了之后可能不会发挥太大作用,因为美国各个州之间的医师资格是不互通的,而且去了之后也不知道这个医生和护士的专业能力如何,如果基于区块链可以把医生和医师的职业经历或专业认证,就可以用于救援中,可能相关的机构更容易实现对你的专业性的判断。

除此之外,基于区块链的激励机制还可以鼓励人心向善,有案例是使用基于以太坊的代币鼓励人们做好事,做完好事之后会获得相应的奖励。我看到一个比较好的案例,由于现在我们的养老事业非常重,医务人员是不够的,某头部金融科技公司做了一个时间银行,就鼓励年轻人或时间富余的人照顾老人,在这个照顾过程中会获得代币或积分奖励,如果他们自己的亲人需要这样的服务的话,也可以相应进行使用。

这五个层面是他们报告里面阐述的。从我看到的一些新闻报道或搜索材料来讲,国外的落地没有国内那么快,国外发布的关于区块链相关的报告或者文件中,其实更多是关于虚拟货币或数字货币的监管或使用,跟国内讨论的产业区块链还不一样,差别还蛮明显的。国内的区块链应用我觉得相对是比较充分、落地比较快的。前段时间习总书记在杭州视察的时候提到怎么加快区块链技术在疫情中发挥作用,我们腾讯也在做相关的工作,探讨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利用区块链做出相应的贡献。还有健康码,杭州先试点之后,各个城市都在推,其中包括区块链的认证系统、我们进出小区扫码验证身份等,运用区块链技术很多。

 

主持人:比起我们之前说的ABCD其它的技术,这次疫情当中区块链却呈现出来的有一种缺位的现象,第您认为有哪些原因造成这种现象?

刘斌:相对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区块链在疫情防控当中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发挥作用,主要原因就是我们是把区块链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基础设施来看待的。这是我们在习总书记讲话完之后形成共识,也是最近在新基建过程中把区块链放在其中之一的原因。既然它是一个基础设施,那我们讨论基础设施真正发挥作用需要几个标准或者条件,比如说要实现通用、要有共同的标准、要互联、要融合,就像高速公路一样要有国家主干道,每个省有自己的高速公路网络,然后每个城市可能有相应的城市公路,在这四个方面真正实现一定的标准或条件之后再通用,我们在区块链怎么实现不同网络间的操作,包括行业标准或技术标准,再实现不同网络间的互联,才能真正形成网络效应。

技术融合问题也是原因,我们讲大数据、人工智能、5G这些新的技术要整合到一起应用,是因为单独区块链应用到某个场景里不会发挥太大作用。技术融合,这也是我们未来区块链要成为数字经济时代基础设施必须要满足的条件。

现在来看,国内的区块链应用很明显的缺乏顶层设计、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和介入。现在是在每个领域都形成了自己的区块链网络,这种应用情况导致数据孤岛再次出现。我们以前觉得区块链可以实现数据共享,用了之后发现不同主体、不同网络之间因为有不同的标准、不同的场景构建的区块链应用,导致现在的区块链就像局域网一样的没有实现互联互通,对区块链发挥最大效用和实现基础设施是不利的。这是跟人工智能、大数据相比,区块链还没有在疫情中发挥作用,还需要一段时间实现厚积勃发的原因之一。

 

主持人:谢谢,刘主任给了我们非常详尽全面的介绍。他介绍了国内外区块链在疫情防控中的应用,从国内外比较来看,从场景来说都是非常相似的,但推动主体有比较大的区别,国外可能自下而上的模式比较多,而国内更多的是产业区块链的推动模式,更多的是一种大企业或者用政府推动一些项目,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和其它技术相比,本次疫情当中区块链还没有发挥预期的作用。作为基础设施的实施是需要有三个条件的,需要有通用、有标准、有融合,如果缺乏这个标准化或者说是融合的网络设计的话,区块链可能到最后也会形成新的一个又一个的孤岛,所以说如果区块链需要普及的话是非常需要呼吁顶层的设计的。这也就是跟我们第二个要讨论的议题非常相关。

 

新基建遇上区块链,场景选择是关键

主持人:近日以来国家在推进新基建方面举措引起非常多的关注,本周发改委将区块链纳入了新基建,新基建既是对疫情冲击的重要手段,也是面向长远构筑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基本的策略,在新基建的背景下区块链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国家又为什么把区块链纳入新基建的底层设施呢?

 

周向红:刚才主持人也谈到了新基建以及区块链等等问题,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把新基建浓缩为ABCDI&5G,区块链B也是当中的一部分。新基建的几个技术都是围绕着城市化来联系的,其中有一个关键词叫连接,围绕着城市和城市之间的连接,城市内部之间的线上或线下连接,比如轨道交通、车联网等,这些都包括在这次新基建当中的部分。除此以外还有一些连接,比如户与户之间、社区与社区之间。所以我认为这是新基建当中有一个重要的关键词,跟城市化、智能化、智慧化数字经济连在一起的,新基建呈现出来信息社会连接的一个方式。这个连接方式产生以后就出现第二个问题,在这个特殊时期当中,连接越来越频繁而且越来越碎片化,如此密切以后可能会导致一个信任的问题。

当连接和信任成为刚需以后,区块链技术就成为ABCD&5G信息基础设施当中的信任基础设施,换句话说区块链不仅仅是含有数字属性的基础设施,也是包含信任的基础设施,它在未来是应该有非常大的期待,因为信任这个方面是真正的刚需。腾讯出版的这本书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发票,这是非常典型的信任型的基础设施产生的应用的场景。前面提到的溯源,也是连接+信任。新基建当中提出包含区块链,的确是跟区块链的技术属性和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社会相吻合,就是数字经济也好、智慧城市也好,当中连接越来越密切,而且发生了多重的连接,线上和线下、线上之间多个不同空间的连接、线下多个不同个体之间的连接,我想这是蛮重要的一个问题。如果要归纳一下,我倒是比较乐观,我觉得区块链嵌入到新5G当中成为新的基础设施也是正当其时,的确是场景需要。第二个,区块链技术前段时间逐步走出了青涩的时机,慢慢稳定,从天上人间到落地的过程,这是第一个我觉得区块链跟新基建的联系。

但是这个建的过程当中有没有难度呢?我觉得是有的。第一个,新基建自己本身就有争论,网络有两个说法:一、它是不是画饼充饥?这个饼画出来就有愿景,如果没有梦想就跟咸鱼一样,这是画饼充饥的说法。二、它能不能独挑大梁?这个过程中怎么样融合,有一些讨论。更真实的方面,是新兴技术与经济发展是不是能够融合的问题,从理论上讲应该有这样三个方面:一、这个新兴技术是不是成熟?二、跟经济发展融合过程当中它的场景是不是很合适?三、在这个过程当中三分建七分养,它的运营维护问题是怎么样?当然区块链技术有它的特殊性,后面很多嘉宾都会谈到它的问题,开源等等,我们在这里不再讨论。

总的来说,我个人认为产业互联网这个词用的非常好,在这个过程当中怎么来做?我想起一个例子,就是共享单车的例子,当时从公共自行车租赁到共享自行车中间有很长的环节,后来是智能手机的出现支持了一些小的技术突破以后,成为了一个非常轰动的风景。但是昨天在街上看还有很多废弃的共享单车,原因在哪里?当时的总量还是没有控制好,对政府、对资本都没有好处。这个小的问题说明什么问题呢?新基建也好、老基建也好、城市发展也好,它应该在整个过程当中还是需要顶层设计的,对几种技术属性的判断,几种属性优劣势的互补。再是在这个过程中场景的选择,是不是杀鸡焉用宰牛刀这样一个过程?还有新基建在这个过程当中智能化怎么跟老基建再来结合。案例非常多,比如电瓶自行车充电问题,用自己家里的电充电,一根线不够,就三四根线连下来充电,并线就导致火灾甚至出现人员伤亡。很多人说这就是老基建的短板,到底怎么弄?技术上并不是很难,智能充电器充到一定程度断电,没有大的问题。但是问题出现了,真正落地对老车棚改造怎么改?征求意见的时候会不会遇到不同意?经费怎么协调?还有等等问题,发现还是有点麻烦的事情,这个场景我觉得也是蛮适合我们今天的讨论的,就是说在整个非常乐观的状态下,区块链技术包括了数字经济、信任,在整个过程当中充当了连接的作用,它本身非常乐观的前景下落地过程当中也取决于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场景选择;二是这个过程当中顶层设计怎么做,三是跟其它的技术如何来配合,我觉得这么多不同的专家从不同的地方来讨论这样一个话题,我想一定会有助于区块链技术产业互联网技术积极蓬勃向上的发展。

 

主持人:好的,谢谢向红老师的分享。向红老师刚才把为什么新基建需要区块链的内在逻辑解释出来了,因为新基建有一个关键词,它是围绕着城市化,既然有城市化就有各种各样的连接,不管是线上的连接还是从交通、物流、各种线下基础设施的连接,这个连接也是越来越频繁、越来越碎片化,既然有了连接就需要有信任作为基础,区块链就是这个信任的基础,也是城市化过程当中的刚需。所以说现在区块链嵌入新基建也是正当其时,但是它是否能够大规模的落地还要取决于不同的因素,比如说它是不是处在成熟期,怎么样构建一个合适的场景,怎么样去构建一个合适的群体,并且怎么样选择不同的技术去跟它进行优势的互补,都是新基建过程当中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区块链需要多方协同,生态共建

主持人:第三个议题请腾讯的区块链技术总经理李茂材为我们解读一下区块链在企业或者其它行业当中,在降本提能方面能够做出什么样的贡献?

李茂材:刚才听了刘老师和周老师的介绍受益匪浅,特别提到一点是比较认同的,就是顶层设计。因为我们以前看到大量的技术都是从顶层设计而来,唯独区块链是很特别的,是很神秘的,发展到现在也是通过设计底层由很多程序员驱动往前走。刚开始在金融领域,由于我一直从事第三方支付的研发工作,实际上我2013年就关注到这个技术,研究完觉得这个没什么特别,到2015年发现它很不一样。我们发现它很成功的应用和大量使用的过程还是跟金融有关,像供应链金融、保险科技、贸易金融这些看起来有比较多成功的运用,还有看到资产证券化、票据、发票,这个发票是2018年上半年探索做这个事情,到现在一直在做这个事情。包括现在新基建提出我们一直在思考新基建的本质应该是做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区块链技术的本质是防篡改,是可以创造信任的能力,数字化里头涉及到信息产生以及传输过程中信息是不是可靠信任的,所以区块链技术在数字化过程当中是能够充当整个基础设施的催化剂的角色。

因为我是做技术和场景探索,我可以简单介绍一下电子发票在税局应用的感悟。这些年税局数字化管理一直在加速,也提出降本、减费、降税,以及电子发票也在推动,这里面也给了区块链尝试。刚才提到了发票只是一个凭证,以前是纸质的凭证,现在把凭证变成是信息化甚至是数字化的过程的话,怎么管控它?因为变成信息化以后是可以复制的,发票里面很核心的技术就是做防篡改、防伪,用来监控税局里面对企业税控的行为。如果用区块链的发票,早期我们对金融领域货币有很多研究,发现发票特别像人民币,把票开出来交给报销的企业,给个人拿到企业报销,企业上传到税局,税局再核销,票是不断地流转。这个过程里票据最后能够变成是不可篡改的,而且全流程是可以追溯的,企业信息可以变成数字化的。我们现在用的技术是区块链早期交易的技术,我们研究过程发现这里头还能够还原成现场的多方协作的能力,能还原当时的具体的场景,非常有效的规避之前通过纸票、假发票、一票多包类似发票监管的流程,同时也能解决报销以及协作过程当中有大量的时耗的问题,可以形成多方协作的能力,而且数字化了还可以透明化,可以做全程追踪的能力。我们帮助税局做底层设施的升级,把它外头普通的纸票跟内部的信息系统通过区块链技术打通,最后可以变成是一个智能的发票,实现真正的数字化的过程。

从技术层面看,我们发现它里头是有比较大的价值。但是真正去做的时候却发现这里面挺难的,我们对税不懂、对发票也不懂,我们只是找到这个场景初步觉得它有价值,我们找到很多税务的专家对税做深度的交流,甚至找了高校的老师做论证,就是究竟用区块链在这个底层是不是能够发挥这个作用?所以当时我们设计的这个链是定制性的链,比如说现在看到的双层链,要求有双层三高这样的特点,因为它有底层的设施必须解决高性能的问题,而且像发票有金融的属性,有高稳定性的问题。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设计出来以后如何把这个技术真正变成开放性的技术,所以把双层链设计成半开放的性质,对税局来说管控能力能够把握到,对企业来说能够提高效率,对用户来说能够提高效率。对我们来说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把它设计成共建共享共读的一个能力。而且在应用上我们引进很多企业跟税局一起参与这个过程,到目前为止开发票已经超过1900万张,并广泛应用于衣食住行、地铁等各个领域。

刚才提到疫情,疫情当中对我们非常大的感受是什么呢?以前开发票基本都是面对面的,通过疫情我们跟深圳税局做了一个很大的合作就是免接触开票,在微信支付里登录注册以后30秒就可以做开票的处理。对现阶段来说,对企业而言区块链电子发票能够做到按时的使用,不需要申领发票,有效降低办税人员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我们之前了解沃尔玛每个月有大量人员到税局去对税控盘做处理,现在真正能够感受到好处了,从发票角度上我们发现它是符合降本增能的作用的。

延展一下,从发票里面探索了其它的行业,比如说司法凭证、供应链金融、红包、公益,我们做了很多探索,我们觉得这里头带来比较好的提效作用是是类似发票税局这样的,信息化程度不是很高的。区块链技术可以协助这个行业或这个产品完成全信息化数字化的过程。以前像银行电信走了很多年信息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可以帮助它一次性实现全数字化,这个过程里头只要能够帮助它提高运作效率,像发票一样的领票和管控,通过区块链可以增加信任,让多方协作变得更加简单,同时使得底层的信息更加智能化,这个过程当中可以提高效率,实现数字化新基建的基础设施。这个行业我觉得区块链有非常大的作用。

第二个,金融行业我们研究的非常多,国内金融行业交易效率很高,但在有些场景效率是很低的。为什么供应链金融效率不高、贸易金融效率不高,因为不是中心化,要跟境外或者产业链链条多方合作,现在的金融效率很高是因为通过协同,真正跟产业结合多方协作的时候效率就不高了,因为它们之间缺乏信任的基础,所以导致这个效率并不怎么高。这时候我们发现区块链在这里面是有作用的,腾讯做跨境支付、跨境金融、供应链金融,会带来非常大的效率。除了金融,像刚才刘老师、周老师也提到,现在很多地方政府在搭中小企业融资平台,以及像金融、公安,各个地方政府之间的数据怎么互通,以前就是一个一个烟囱,数据给你不太合适,不给你又达不到效果。区块链确实会给他们带来一扇窗,因为可以做到共享信息又不泄漏,真正实现联合计算的能力,甚至实现信息是可以在有效授权的情况下完成共享,达到效率的提升,这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场景。这也是接下来很多行业里面特别是跟企业相关的、跟政府相关的领域里头可以做到大量的事情。

第三个,刚才主持人提到在此次疫情,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应用,区块链在新的模式和生产关系当中会发挥怎样的作用?我们回到另外一个角度看,区块链还是比较年轻的一个技术,而且还是偏平台和底层的技术,如果要它立马发挥大的价值,我觉得短期内还是有一定困难的。但是它长期的价值非常值得期待,就像周老师提到的我们大量的做信息化、数字化的过程当中,所有产生的数据变成可行的资产,那在经济里面区块链的作用就非常大了。如何把这个技术真正做到比较好的程度,现在很多区块链的同仁都交流,发现我做了好久了不赚钱怎么办,这是整个行业里面的通病,大家觉得很有价值,但现在是比较困难的一个时期,没有非常好的商业模式。但我相信通过纳入新基建,其实有非常多的项目。说句不好听的,我们之前刚开始做区块链的时候跟很多人聊区块链,人家压根听不懂,好像很大的成本,而且国内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就是为企业服务的企业活的都不是特别好,市值都不是特别高,但是这个现象有可能在接下来的这一波浪潮里面有非常大的变化。为什么呢?我们发现以前中国的企业活的很好,是因为我们处在这个时代,中国人口很多,可以赚很多钱,他可以通过市场化启动,同时从一线城市卖到五线城市可以卖的很好;接着还有全球化的过程,不需要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或者上下游很好的高科技帮它做连接的,其实并没有那么大的作用。现在发现这些红利都有一些缺失了,现在企业协作是谁跑得快谁就能活下来,在这个过程当中,区块链以及其它技术联合赋能企业,跟实体经济不断融合,从而释放出巨大的动能。

 

主持人:非常感谢茂材总,我觉得茂材总刚才为我们深度解剖了区块链电子发票的案例,很多观众也是第一次了解区块链电子发票的全流程,这也解释了刚才刘主任、向红老师提到的为什么它可以作为一个信任的基础设施,因为它有多方协作的特性,无论是在公共服务领域还是商业领域都是有很大的价值,为以前很多数据不通、部门不通的机构之间打开一扇窗。茂材总对区块链未来在企业服务行业的应用是非常乐观的,通过跟不同的技术进行结合,以后在企业服务领域区块链通过发挥降本增效的价值来打开一个新的市场。

 

产业化落地三步走,政策推动是基础

主持人:由于国内区块链重要性不断上升,2019年30多个省市地区发布的政策开展区块链布局,各地成立了各种各样的区块链产业园区,有38家,中国区块链的企业数量甚至达到2.8万家,但是面对疫情的突然袭击,我们之前蓬勃发展的区块链行业会经历怎么样的变化?是否会出现快速洗牌的现象?我们也请姚总从投资的角度为我们解读怎么看2020年的区块链行业前景?有哪些方向和赛道是值得关注的吗?

姚镜仪:这个问题首先我们看一下这次疫情的整体影响,这次疫情的规模是空前的,因为全球联动,造成每个人的心里阴影面积都比较大。之前经历的非典也好、2007年的金融危机也好,与现在的环境不一样,是因为我们的经济增长不同于以前的增速区间,而且全球进入后工业时代我们的产业结构也面临转型的诉求,在逆全球化趋势下需求的规模也在整体收缩。

在如此复杂的环境下,我们在整体疫情防控中看到了数字经济以及新技术起到了作用,不管是财政、货币,都不是大规模的扩张,一改过去“大水漫灌”的模式,转而以定向宽松的信贷政策、对中小企业扶持补贴等手段为主,还要兼顾保障抗疫物资、复工复产等目标。而且在拉动就业和消费方面,除了需求侧发放定点的纾困补助之外,在供给侧上是在支持培养新的消费模式,包括今天的会议、云直播、云游戏等等。疫情虽然是一个黑天鹅不幸的事件,但是事实上推动了数字经济发展的进程。

接下来,我认为2020年在这样一个政策风口之后整体的走向肯定是落地产业经济,但是要和其它的新一代技术进行融合。刚刚主持人提到的是否会对已有的区块链从业公司形成洗牌?我相信洗牌效应必然是存在的,因为任何一个新技术落地的过程就是一个伴随着去伪存真的过程,太过超前于市场、技术不能落地、简单照搬互联网的模式上链的这些都会被淘汰。

关于后面的前景简单讲一下我个人的观点,区块链技术如何落地产业经济,逻辑上经历三个阶段:首先,政策推动下技术投入的初期,这个时候我们的任务就是构建底层架构,完善基础设施。要先解决上云的信息化过程,然后才可能数据上链,这个过程就有数据真伪的问题,所有的风险防控必须在链下完成,批量核查数据的真实性,这一部分工程落地和数据迁移都会发生不小的成本,短期难以在经济效益上有直接体现,一般企业比较难在这个阶段产生投入和动力的,这就是前面的嘉宾提到一些早期的区块链技术服务商很难养活自己,其实就是缺乏市场助力,比较难产生在应用场景上的实质性的飞跃和突破。但是由于技术上有多中心节点网络和不可篡改的传播特性存在,所以是能够在庞大的经济体内显著减少中间环节,去加强协同,组织执行的效率,实行可追溯、追责。在一个组织体或者生态内部,这就是顶层设计的问题,不涉及利益上的非常复杂的多方环境,对于公共事业支持庞大各部门信息孤岛隔离严重的某些政府部门会存在一种场景,比如医保的报销、腾讯做的票据的电子化、个人征信等级建设等等,在这个阶段企业如何最大化提升效益之路还有待摸索。

第二个阶段是相对比较关键的阶段,区块链网络的产品化和平台化,它会发生两点改变:首先从供应侧来讲,头部的一些企业,由于它的数字生态已经形成了,所以开放上链。但是在中小企业用什么样的动力接入,显然是上链成本降低、姿态更友好、政策就更鼓励等条件成熟。从整体讲,这个阶段有技术逐渐试探的过程,但是应用程度还是比较有限的,主要是对分布式账本、电子存证、数字加密等技术的尝试上,实际上比较难在这个阶段进行业务逻辑重构并且形成商业闭环,因为从技术服务商的角度要去理解产业并且形成一个新的工具解决行业痛点一定是需要时间的,所以我们在这个阶段可能从产品的角度看到的会是有一些具备了以往落地经验的能够提供兼容不同底层、接入不同生态的工具或平台型产品或者是这样一个产品形态。

第三个阶段才是我们说的应用大潮,就是伴随着5G网络和物联网商业化认知成熟了,在国家的布局和推动下形成全套的统一的生态数字体系,区块链和其它新兴技术结合会孕育出新的商业模式,这个阶段区块链才会最大程度发挥价值,实现大家所希望看到的信息传播、价值流转和信任共享的合三为一。通过区块链建立一种全新的信任和风控的模式,真正的解决行业痛点,提升效率。

展望未来,作为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区块链要释放数字经济的红利,至少能看到的有至关重要的两点:第一,它能解决数字世界秩序的治理问题,就是数字身份。数字身份可以看作各个领域数字化的基石,也是打开这个新世界的大门,但是数字化体系的建立是需要强大的中心化背书的,同时结合已经产生的一系列经济行为的数据,也就是现在消费互联网中的用户相关数据进行数字画像。可是在流通的过程当中所产生这些数据隐私安全、确权和验证的需求,只有区块链作为基础设施才有可能实现的。从进展上来看,最近比较火热的央行的DCEP,虽然DCEP只是M0数字化的替代,实质还是现金,不可能改变现有的货币的体系,但是会加剧数据和货币的关联关系,它能够在和银行帐户松耦合的情况下实现可监管,意味着我们的数字身份体系将会形成。二,是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合约可编程,能够延伸价值网络边界。 在区块链的世界中,理论上只要有计算终端、记账节点和统一的共识协议就能形成价值网络,可以让资源更加有效率的流转,而完备的合约能提高节点的决策能力和智能化水平,会延伸网络的边界,增强网络的价值。从这几点来看,我认为在数字经济的后期相对成熟的阶段,区块链的技术优势会最大化的体现。

至于实现以上这几点的关键因素分几个层面:一是技术上,要实现低成本可拓展的高通量计算,要实现多元异构数据的安全整合,隐私加密算法成熟可商用。二是环境上形成了统一的数据接入标准、完善的法律法规,关于数字经济中技术投入和经济产出效益的模型理论建立等等。所以要实现大规模的应用潮要经历政策的推动、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本的下降、数字生态的形成、技术的成熟度和市场的接受度都要相对完善。虽然要经历这一系列的挑战,但是从这次疫情推动数字化建设进程来看,我相信这个速度会超预期的。

刚刚主持人提到关于投资赛道和方向,基础设施方面,虽然IT工程的实现就是定制化的技术服务是目前可见的商业模式,但是由于产品的标准化程度比较弱,人才供给受到制约,交付周期长等等,在这个赛道上它的营收成长空间和目前的水平估值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所以我们更关注技术和产业化落地之后真正解决不同行业痛点的实质性进展。产品形态上如我前面提到对中小企业友好接入的标准化的产品,以及可能出现的数据资产的托管和运营服务。技术上主要关注数据安全、可信安全计算等等。场景上举个例子,例如DCEP,如果这是一张纸钞,丢了我们认倒霉,那如果是DCEP在软件里丢了,怎么办?是不是可以找软件服务商申诉,那软件服务商为什么要赔偿给我呢?这就会导致新的业态,就是数据资产的安全保管、运营服务等等,但是这一块可能会出现牌照的门槛和护城河,取决于政策后期一系列细则以及推动,这些都会是比较有意思的方向。

主持人:感谢姚总的分享,刚才姚总的分享里面关于区块链整体项目的落地还是要分成三个大的阶段令人印象深刻。第一阶段在技术公司还很难养活自己的情况下是需要有一个非常强力的支持者,也就是有政策推动去完善基础设施,结合上云、数据上链做到生产要素的迁移,尤其是在同一个组织去推动数据的迁移;第二阶段是区块链的网络产品化和平台化,在这个过程当中会陆陆续续在一些场景做技术的试探,这个阶段应用还是有限的;在这两步完成之后才来解决数字世界里面的各种治理的问题,这个时候区块链的作用才能被比较充分的发挥。

 

区块链与多项技术协同发展,云链结合是方向

主持人:我们的最后一个问题跟前面几个老师提到的观点非常相关,就是区块链技术跟其它技术怎么互相协同发展?比如区块链同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这一系列新一代的技术到底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我们请到了腾讯云的首席架构师敖萌为我们解答。

敖萌:区块链是需要和其它技术结合在一起运用的,这是腾讯云做区块链的重要理念,叫云链结合。我们知道区块链的局限性非常明显,单靠区块链很多时候完不成一个完整的业务,必须和其它业务结合在一起才能解决问题。我们为了让这些应用更加完善,更能解决用户的问题,所以提出云链结合的观点,把云上大量的工具、大量的能力赋予区块链,让区块链和这些工具结合在一起为用户真正解决问题,而不单单依靠区块链。

技术和技术之间是相互赋能的,刚才各位嘉宾都提到了大数据,这次疫情防控中大数据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像各种的健康码、数据分析让我们对疫情的指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很容易从技术角度看到大数据的利用。但是有一个前提很多人没有注意到,在疫情防控中各个数据的提供者是齐心协力的、目标一致的,他们之间没有信任问题。然而在其它的情况下,非防疫、非抗疫的情况下各个参与方的利益并不一致,于是这种场景下出现了数据的信任问题。其实参与方的信任度导致大数据产业难以发展的原因,尤其是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写入文件中,与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传统技术要素并列成为一个要素,数据能够作为生产分配将来的决定因素之一,这种情况下对其信任度的要求变得更高。

关于数据的信任度尤其是大数据的信任度是非常复杂的技术问题,因为少量的数据我们是比较容易通过交叉验证判断其真伪,但是涉及到大数据的时候尤其是大量的数据,我们需要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分析出有用的信息应用场景,这时候数据的信任度就变得极其复杂了。

生活中我们经常说某个行业水很深,什么意思呢?说明行业充满了信息不对称,由于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单次交易中信息强势的一方利用信息不对称通过隐瞒甚至欺骗手段损害对手方的利益,从而获得远高于正常的利益。博弈论中有单次博弈或重复博弈,重复博弈场景中参与者的诚信是极其重要的,单此博弈中就存在更大的诚信风险。我们注意到,任何一个新的参与者进入一个行业的时候就担心自己是不是进入了单次博弈,往往担心对手,在他的眼中他就是这次单次博弈的对象,正因为这个担心导致新的参与者不愿意进入这些行业。

举个简单的例子,传统的煤炭行业,煤炭交易过程中金融机构提供的机会非常多,例如金融机构可以像其它行业引入仓单质押、运单抵押这些有抵押品的风险手段为煤炭交易提供融资服务。但实际上在煤炭交易当中,专业的金融机构却极少的参与。为什么?因为煤炭这种商品很特殊,首先它是一个大宗的,运输过程中煤炭的重量和品质随着天气和路况发生变化,大卡车拉着不一定盖得好,可能被风吹走,船运的时候可能吸水,品质等等都会发生变化,甚至存储的过程中还可能发生自燃。同时煤炭在货场存储的时候是以堆垛的形式,很难判断数量。

那这样的情况下,怎么提高信任度呢?我们认为区块链可以发挥作用,比如每天上下游联合银行建立煤炭交易的区块链,把凭单、运单、仓单、提货单全部用链上来做,没有纸质的,一切以链上的数据为准,运输过程中一些时间和空间的信息全部上链,买卖双方做交易涉及支付的时候银行从链上直接读取数据,以链上数据为依据进行合同的支付和合同的交易。这样就可以参与到煤炭的交易过程当中。这个过程中,前期可以通过参与支付和参与流程不断地收集真实贸易的数据,在这个过程中随着时间的积累银行逐渐成长为煤炭贸易的专家,以后银行就可以通过贸易的数据总结出一些模型从而为煤炭贸易提供融资服务。

通过这个例子可以总结出区块链+大数据服务实体行业的服务,我们通过区块链上实际的交易积累出可信的数据,让金融机构有了足够的数据之后可以建模,通过分析这些可行性数据更加理解这些行业进而为行业提供融资服务。   

接下来再谈谈我们对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区块链的结合点。云计算,很多人觉得云计算+区块链就是BaaS平台,腾讯云也有自己的BaaS平台,TBaaS这样一个产品,TBaaS能够让企业以更低的成本上链,实现区块链+。同时还能够保持企业的区块链高安全性,这个产品是很好的产品。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种结合方式,因为云本质上可以看作一种IT能力的结合,云上有大量的IT能力供区块链使用的,这也是我们当时为什么提出云链结合,把云上大量的能力和区块链结合在一起为用户真正解决问题。因为区块链如果脱离了云上的能力和技术,能做的事就非常有限了。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国外很多公链上的应用,大多做的是高度虚拟化、高度抽象化完全可以在数据世界中形成闭环的应用,这是单靠区块链形成的应用。但是当把云上的很多应用,人工智能能力、物联网能力赋予区块链,就可以在区块链应用上打开一个接口,把现实中的很多东西接入区块链。

举个例子,腾讯云做了一个基于区块链的仓单质押系统,是常见在供应链金融或贸易金融中的一种模式,方法是贸易企业进货以后放在监管仓里,通过仓单的形式质押给金融机构从而拿到融资,可以周转新的业务,等待货物销售期间可以开始下一笔业务。这个运营中区块链提供了仓单的电子化能力,把传统的纸质仓单转化为电子凭证,可以让企业和金融机构非常顺利的使用这种电子仓单进行货权的转移。因为区块链天生是分布式的账本,是预防双花的,所以仓单问题就是解决双花,仓单的双花对应到现实的融资就是一物多抵的现象,把这个现象避免掉了。但是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仓单背后到底有没有货物,这个仓单是不是有价值的,这个区块链解决不了,它只能解决高度抽象和高度虚拟的问题。所以我们引入了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等一系列的技术,在仓单里有传感器和摄像头,通过传感器和摄像头实时获得抵押品的信息,通过视频人工分析的技术,好像金融机构派了一个仓库管理员一样在仓库里帮助金融机构做,因为金融机构做实物抵押有录音录像的要求和巡查的要求,我们通过智能技术和物联网技术都能做了,所以金融机构不用去现场做这些事。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还有云计算、视频直播点播的技术在里面,我们实现了物理世界中的资产和现实世界中的资产变得一一映射的功能。金融机构利用这个功能,低成本高效率为实体经济进行服务,货物进了仓库,金融机构看到了可以在几小时内把款放过去,而不像过去一样派个人巡查一圈,效率是非常高的。从这个例子看出,融合了多种技术之后的区块链系统变得非常强大,可以为经济提供更好的服务,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多的服务。

 

主持人:谢谢敖博士,敖博士为我们解答了区块链和多项不同技术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它作为数据的基础设施区块链可以积累出可信的数据,这也是区块链为什么可以融入不同行业加深行业内数据的利用程度,然后促成更多真实交易的内在逻辑。现在我们腾讯云在做区块链项目的时候也不单单只是着重区块链的技术,而是把区块链技术和其它技术结合起来形成解决方案,这样对于过去几年对区块链行业的比较普遍的一些质疑,比如说只能解决链上数据的可信不能解决链下的环节,就有了解决方案。

今晚的研讨对于我们这个标题做了一一回应,首先我们寻找了区块链在疫情当中缺位的许多原因,通过这些原因也可以找到未来的一些路径和机遇,而且同时我也发现今天的讨论过程当中不同的嘉宾虽然说事先没有非常多的沟通,但是大家对区块链行业的发展还是有非常多的共识,这个共识也是弥补了我们之前的认知。首先我们要对产业区块链这个概念有共识,认可到区块链跟实体产业结合才有更好更广阔的前景。其次,我觉得各位嘉宾也补充了我们对产业区块链的认知,除了技术以外是非常需要顶层设计的推动,是需要行业间的融合以及需要标准化的准备,这些都将丰富我们对产业区块链的认知。

在了解区块链在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方法论之后,接下来就是多方共创。近期腾讯会推出国内首个区块链加速器,在全球范围内寻找30家优秀的区块链企业,通过技术、资源和商机、资本的赋能推动区块链企业的成长,让这些企业参与到我们不同赛道、不同行业的深度建设当中来,推动区块链技术自主创新,助力落地行业场景,共建繁荣生态。今天晚上的数字转型策略会就到此结束,感谢在场的各位嘉宾和线上的观众,大家再见。

 

 

前沿杂志
互联网前沿61

2022年,从引爆AI作画领域的DALL-E 2、Stable Diffusion等AI模型,到以ChatGPT为代表的接近人类水平的对话机器人,AIGC不断刷爆网络,其强大的内容生成能力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震撼。

2023-05-12

全站精选